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黔西南:奋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更新:2022-4-30 21:42|编辑:272794389|浏览:438|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
摘要: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黔西南州发展史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黔西南州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扩大了经济建设成果,深度激发了提质发展动能,持续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有 ...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黔西南州发展史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黔西南州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扩大了经济建设成果,深度激发了提质发展动能,持续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极大提高了民生保障水平,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929.14亿元增加到1506.37亿元、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防范风险、企业不停产和项目建设不停工“一防两不停”的号角响亮,黔西南州迎来工业发展史上的“空前盛况”;

  曾经“穷山恶水”的喀斯特山区,变成了蜚声国内外的“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

  五年奋斗,踵事增华。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谱写出动人华章。

  黔西南州33.85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新市民,住进新建的36个新市民居住区。图为航拍的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刘朝富摄

  脱贫攻坚如期打赢

  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金门广场,每晚都会燃起熊熊篝火。搬迁群众甘兴珍穿着自己的彝族服装,同其他搬迁到小镇的乡亲们表演着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娴熟优美的舞姿受到游客连连称赞。

  跳舞只是甘兴珍等人的兼职,她们白天或在三宝工业园区上班,或在家刺绣、做家务。

  甘兴珍的老家是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全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1317户6263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83.73%。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乡群众均搬出了大山,住在了晴隆县近郊的阿妹戚托小镇,成为新市民。

  放眼全州,33.85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进了新建的36个新市民居住区。作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城镇化安置规模最大的市(州),黔西南也是全国率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转化的市(州)。

  五年来,黔西南坚决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方略,在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的帮助支持下,创新“四逐四准”机制、“窗口期”规则和“四险一金”保障体系,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着力推进“两业”全覆盖,“三重医疗保障”政策累计受益14.99万人次,完成3.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102.9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组组通”硬化路4696公里,累计减贫47.13万人,7个贫困县(市)顺利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州干群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

  经济发展赶超进位

  兴义市泥凼镇梨树中心学校,学生在课间享受运动的快乐。刘朝富 摄

  这是黔西南州经济发展史上取得巨大跨越的五年。

  五年来,以“煤电网”+新材料、+铝产业、+现代化工、+新能源、+钢铁、+新型建材、+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在黔西南州“遍地开花”,二产增加值由298.31亿元增加到523.29亿元、年均增长10.3%,二产占比从32.1%提高到34.7%。

  在兴仁市巴铃镇重工业园区,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轮毂产销两旺。据公司销售总经理胡永江介绍,2021年,公司生产销售轮毂60多万只,产值突破1.6亿元。现在公司每天要生产4000多只轮毂,产品供不应求。

  兴仁市以电解铝项目为招商引资基础,引进贵州路兴碳素、骅骏铝业、轮毂厂等企业,健全“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现有铝关联企业10余家,实现产值约80亿元,带动就业2100余人。

  义龙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已入驻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羚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普安县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安龙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撑起农民致富伞。黔西南州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十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6家,加大冷链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新型产销格局,一产增加值由188.84亿元增加到265.29亿元、年均增长6.6%。

  建设旅游项目456个,新增4A级景区9个,建成体育运动基地12个,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随着山地旅游加快发展,黔西南获“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世界春城”称号,实现旅游总收入2907亿元、年均增长24.23%。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由929.14亿元增加到1506.37亿元、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春暖时节花盛开。在位于兴义城区桔山片区的湿地公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蜜蜂欢唱彩蝶纷飞,鸟儿也在水边嬉戏打闹,树荫下、步道中、休闲椅上,到处都是市民休闲玩乐的身影。

  “兴义市过去这几年,变化非常大。一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多功能会议中心、吃住购物一体化的购物商场、湿地公园等老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应有尽有,城市的功能和品质都得到了极大提升。”黔西南州住建局高级工程师潘元萍介绍道。

  在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楼纳村,大寨二组吴尚刚家的农家乐生意日日火爆,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春天来赏花的游人特别多,每天家里都有很多桌客人,加上天气晴朗,我家的凉剪粉也是供不应求。”

  东峰林脚下的楼纳村如今基础设施完善,通组串户路全部硬化,民居亮化率达70%,文化广场、集市、活动场所一应俱全。2019年,楼纳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喜爱的“诗和远方”。

  五年来,黔西南州大地上,城市变大了,乡村变美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发展的动能变强了。

  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40个城市公园拔地而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63平方米提高到11.8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3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成功打造贞丰者相、义龙鲁屯等19个示范小城镇;巩固提升册亨大寨、望谟新屯等548个美丽乡村,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38个……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在黔西南州望谟县,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总投资1.6亿元占地130余亩的望谟县实验高中,成了新的地标。

  “望谟把最好的地给了教育,学校都建在城中心;把最多的编制给了教师,全县编制内教师有5000人左右;同时把更多的经费投到了教育上。”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说。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望谟教育的发展之路,是黔西南州深入实施“教育立州”战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黔西南实施各类教育项目1851个,新(改、扩)建幼儿园310所、中小学学校15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动态清零,推动全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覆盖率持续提高,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超过50%。

  坚持人民至上,黔西南州保障民生不懈怠。建成州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新院区、12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10个县域内医共体,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劳务协作站23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51个,实现城乡就业21.55万人。农低保、城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实现应助尽助。建成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312个、养老床位6203张。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再次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宗教、外事、人防、退役军人、职工、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干部们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亮点

  群众就近在白及生产企业就业。刘朝富 摄

  决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州顺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人,完成3.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102.9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组组通”硬化路4696公里,累计减贫47.13万人,7个贫困县(市)顺利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跨越——这五年,是黔西南州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辉煌的五年,更是跨越的五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929.14亿元增加到1506.37亿元、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升级——五年来,黔西南州积极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帮扶协作、扩大内需和“六网会战”等机遇,大力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升级发展。建成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40个城市公园,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3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成功打造贞丰者相、义龙鲁屯等19个示范小城镇;巩固提升册亨大寨、望谟新屯等548个美丽乡村。

  民生——五年来,黔西南州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深入抓好“民生实事大起底、全清零”和“惠民政策深落实、看成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固本——五年来,黔西南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六个一律”“六个严禁”执法和“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标志性战役”,以“四最”要求狠抓问题整改,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

  行稳——五年防范风险,五年行稳致远。黔西南州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风险不放松,有效防控新冠疫情,有力化解债务风险,切实守牢安全底线,持续稳定社会大局,全力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增彩——黔西南州坚持教育和文化一起抓,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州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取得积极成效,“世界春城”“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等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坚决扛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全州上下争先创优、争光出彩的态势越来越强。

  作者:贵州日报 编辑:罗玉时 终审:金凤 审签:朱江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黔西南:奋力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 编辑:272794389浏览:438评论: 0 贵州日报
  •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黔西南州发展史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黔西南州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面扩大了经济建设成果,深度激发了提质发展动能,持续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极大提高了民生保障水平,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929.14亿元增加到1506.37亿元、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防范风险、企业不停产和项目建设不停工“一防两不停”的号角响亮,黔西南州迎来工业发展史上的“空前盛况”;

      曾经“穷山恶水”的喀斯特山区,变成了蜚声国内外的“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

      五年奋斗,踵事增华。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谱写出动人华章。

      黔西南州33.85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新市民,住进新建的36个新市民居住区。图为航拍的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刘朝富摄

      脱贫攻坚如期打赢

      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金门广场,每晚都会燃起熊熊篝火。搬迁群众甘兴珍穿着自己的彝族服装,同其他搬迁到小镇的乡亲们表演着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娴熟优美的舞姿受到游客连连称赞。

      跳舞只是甘兴珍等人的兼职,她们白天或在三宝工业园区上班,或在家刺绣、做家务。

      甘兴珍的老家是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全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1317户6263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83.73%。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乡群众均搬出了大山,住在了晴隆县近郊的阿妹戚托小镇,成为新市民。

      放眼全州,33.85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进了新建的36个新市民居住区。作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最多、城镇化安置规模最大的市(州),黔西南也是全国率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转化的市(州)。

      五年来,黔西南坚决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方略,在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城市的帮助支持下,创新“四逐四准”机制、“窗口期”规则和“四险一金”保障体系,全力打好“四场硬仗”,着力推进“两业”全覆盖,“三重医疗保障”政策累计受益14.99万人次,完成3.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102.9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组组通”硬化路4696公里,累计减贫47.13万人,7个贫困县(市)顺利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州干群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

      经济发展赶超进位

      兴义市泥凼镇梨树中心学校,学生在课间享受运动的快乐。刘朝富 摄

      这是黔西南州经济发展史上取得巨大跨越的五年。

      五年来,以“煤电网”+新材料、+铝产业、+现代化工、+新能源、+钢铁、+新型建材、+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在黔西南州“遍地开花”,二产增加值由298.31亿元增加到523.29亿元、年均增长10.3%,二产占比从32.1%提高到34.7%。

      在兴仁市巴铃镇重工业园区,贵州龙凯科技有限公司轮毂产销两旺。据公司销售总经理胡永江介绍,2021年,公司生产销售轮毂60多万只,产值突破1.6亿元。现在公司每天要生产4000多只轮毂,产品供不应求。

      兴仁市以电解铝项目为招商引资基础,引进贵州路兴碳素、骅骏铝业、轮毂厂等企业,健全“煤电网铝+”循环经济产业,现有铝关联企业10余家,实现产值约80亿元,带动就业2100余人。

      义龙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已入驻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羚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致力于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普安县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安龙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撑起农民致富伞。黔西南州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十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培育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6家,加大冷链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新型产销格局,一产增加值由188.84亿元增加到265.29亿元、年均增长6.6%。

      建设旅游项目456个,新增4A级景区9个,建成体育运动基地12个,成功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随着山地旅游加快发展,黔西南获“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世界春城”称号,实现旅游总收入2907亿元、年均增长24.23%。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由929.14亿元增加到1506.37亿元、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春暖时节花盛开。在位于兴义城区桔山片区的湿地公园里,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蜜蜂欢唱彩蝶纷飞,鸟儿也在水边嬉戏打闹,树荫下、步道中、休闲椅上,到处都是市民休闲玩乐的身影。

      “兴义市过去这几年,变化非常大。一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多功能会议中心、吃住购物一体化的购物商场、湿地公园等老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应有尽有,城市的功能和品质都得到了极大提升。”黔西南州住建局高级工程师潘元萍介绍道。

      在义龙新区顶效街道楼纳村,大寨二组吴尚刚家的农家乐生意日日火爆,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春天来赏花的游人特别多,每天家里都有很多桌客人,加上天气晴朗,我家的凉剪粉也是供不应求。”

      东峰林脚下的楼纳村如今基础设施完善,通组串户路全部硬化,民居亮化率达70%,文化广场、集市、活动场所一应俱全。2019年,楼纳村获评国家3A级景区,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喜爱的“诗和远方”。

      五年来,黔西南州大地上,城市变大了,乡村变美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好了,发展的动能变强了。

      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40个城市公园拔地而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63平方米提高到11.8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3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成功打造贞丰者相、义龙鲁屯等19个示范小城镇;巩固提升册亨大寨、望谟新屯等548个美丽乡村,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38个……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在黔西南州望谟县,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总投资1.6亿元占地130余亩的望谟县实验高中,成了新的地标。

      “望谟把最好的地给了教育,学校都建在城中心;把最多的编制给了教师,全县编制内教师有5000人左右;同时把更多的经费投到了教育上。”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说。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望谟教育的发展之路,是黔西南州深入实施“教育立州”战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缩影。

      五年来,黔西南实施各类教育项目1851个,新(改、扩)建幼儿园310所、中小学学校152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动态清零,推动全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覆盖率持续提高,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4年超过50%。

      坚持人民至上,黔西南州保障民生不懈怠。建成州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新院区、12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10个县域内医共体,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劳务协作站23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51个,实现城乡就业21.55万人。农低保、城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实现应助尽助。建成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312个、养老床位6203张。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再次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宗教、外事、人防、退役军人、职工、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干部们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亮点

      群众就近在白及生产企业就业。刘朝富 摄

      决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州顺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人,完成3.27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102.9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组组通”硬化路4696公里,累计减贫47.13万人,7个贫困县(市)顺利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跨越——这五年,是黔西南州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是辉煌的五年,更是跨越的五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929.14亿元增加到1506.37亿元、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

      升级——五年来,黔西南州积极抢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帮扶协作、扩大内需和“六网会战”等机遇,大力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升级发展。建成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40个城市公园,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3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成功打造贞丰者相、义龙鲁屯等19个示范小城镇;巩固提升册亨大寨、望谟新屯等548个美丽乡村。

      民生——五年来,黔西南州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深入抓好“民生实事大起底、全清零”和“惠民政策深落实、看成效”,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固本——五年来,黔西南州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开展“六个一律”“六个严禁”执法和“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标志性战役”,以“四最”要求狠抓问题整改,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

      行稳——五年防范风险,五年行稳致远。黔西南州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风险不放松,有效防控新冠疫情,有力化解债务风险,切实守牢安全底线,持续稳定社会大局,全力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增彩——黔西南州坚持教育和文化一起抓,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州文化事业持续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取得积极成效,“世界春城”“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等品牌效应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坚决扛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守牢意识形态阵地,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倡导新风尚,全州上下争先创优、争光出彩的态势越来越强。

      作者:贵州日报 编辑:罗玉时 终审:金凤 审签:朱江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