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国内资讯
> 本地资讯> 国内资讯

我国载人航天将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

更新:2022-4-18 09:41|编辑:小点点|浏览:253|评论: 0 |来源: 新华社
摘要:  记者17日从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初步计划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我国载人航天将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
  记者17日从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初步计划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我国载人航天将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郝淳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我国正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此外,空间站这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

  郝淳透露,计划明年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新成果。

  “在进行空间站研制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千年来嫦娥奔月、蟾宫折桂的神话梦想将会成为现实。”郝淳说,中国载人航天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宋晨 张泉)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国内资讯

我国载人航天将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

  • 编辑:小点点浏览:253评论: 0 新华社
  •   记者17日从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初步计划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我国载人航天将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

      郝淳表示,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我国正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此外,空间站这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

      郝淳透露,计划明年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新成果。

      “在进行空间站研制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千年来嫦娥奔月、蟾宫折桂的神话梦想将会成为现实。”郝淳说,中国载人航天将会从近地空间走向地月空间,进而迈向深空。(宋晨 张泉)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