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国内资讯
> 本地资讯> 国内资讯

北京冬奥建设者: 勇于直面挑战,奉献一流业绩

更新:2022-4-15 09:18|编辑:小点点|浏览:302|评论: 0 |来源: 新华社
摘要: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一批参与冬奥建设工作的优秀集体和个人来到台前。多年来他们深耕一线,勇于直面挑战,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奉献了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和配套保障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一批参与冬奥建设工作的优秀集体和个人来到台前。多年来他们深耕一线,勇于直面挑战,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奉献了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和配套保障,其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建设一流工程 赓续发展动力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荣获“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这让代表集体领奖的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激动不已。

  丁建明是“双奥人”,曾作为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与团队为世人留下国家体育场“鸟巢型”钢结构、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等精品工程。北京冬奥周期,他承担组织建设北京、延庆两大赛区的重任。

  “一面是奥运工程建设标准高、要求严,一面是面临新冠疫情等挑战工期收紧,各单位要在突破大量场馆设计和技术瓶颈的同时,赶在关键时间节点完工。”丁建明说,“最终北京市55项冬奥工程全部按计划高质量完工交付,8个竞赛场馆提前一年全部完工认证,主要配套基础设施提前两年完工投用。”

  国家速滑馆制冰清洁环保且均匀,“最快的冰”助力冬奥健儿屡创佳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重要设施不仅承担赛时保障任务,更长期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是填补我国空白的专业场馆;多项科技创新持续为北京市冬奥工程赋能。

  丁建明认为,这份荣光属于全体冬奥建设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将成为一笔宝贵的、可传承的重要资产,也将极大激励和推动北京重大项目建设事业再创新功。”

  精细服务保障 书写绿电传奇

  作为张家口冬奥村电力保障团队一员,到冬残奥会结束,郝晓晓已进场工作1101天。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郝晓晓所在的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用创造12项世界第一的张北柔直工程书写出举世赞叹的绿色奥运故事。但面对冬奥电力服务保障工作,为三大赛区和各大场馆稳定供应清洁能源只是起步。

  2019年4月,郝晓晓作为电力部门专家人才,成为首批核心保电成员进驻崇礼冬奥核心区现场工作。随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分专业组建32个保障团队、169个保障小组,赛时完成电网运行、设备运维、客户服务等保障工作,总计投入2739人。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介绍,申冬奥成功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了“清洁能源外送、柔直示范、主网强化、智能配网、清洁供暖、高铁配套”六大涉奥工程,通过科技手段保障,赛时克服多轮次降雪、低温恶劣天气影响,确保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100%绿电稳定供应。

  “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年底赛事临近、闭环内人员紧缺,亚洲最大的全电厨房落户张家口冬奥村。”郝晓晓介绍,冬奥村厨房、餐厅全部使用绿电供应,且24小时全天候开放运营,总负荷功率在1万千瓦以上。

  面对巨大压力,郝晓晓所在团队精细测算,通过调整动力设备启动运行时间等,合理削峰填谷、降低负荷波动幅度影响。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时,餐厅顺利保障2800名运动员、随队官员以及4200名村内工作人员各类餐食稳定供应。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张家口公司全体供电保障人员所付出努力的肯定和鼓舞,感谢祖国和人民给我们这样一个服务冬奥的宝贵机会。”郝晓晓说。

  全情投入奥运 不负国家期望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这是无数冬奥建设者在一线奋战时心中的信条。建筑师陈荣钦从清华大学借调至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工作后,正是这样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真情交付。

  “筹办初期,以为我的工作是设计场馆,后来发现绝大部分是综合事务。我沉下心去适应,同时发挥建筑师专业优势。”陈荣钦介绍,“后来转向场馆大纲编制和场馆运行设计的对接工作,也是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一边培训学习、一边实践摸索,之后陈荣钦来到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场馆团队,担任设施副经理。在这个“明星场馆”,纸面工作更多转向落地建设,但复杂情况层出不穷。

  陈荣钦说:“赛前就绪阶段,临时管线路由的规划方案被相关方否定。我结合实地情况调整方案,和施工人员上山刨沟埋管,最终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称赞。”

  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结束,云顶场馆运行良好,得到各方赞赏。陈荣钦说:“我最满意的是,能借助专业能力和坚韧性格去对接团队中来自不同国家、从事不同分工的同事,为筹办工作推进真正贡献自己一份力。”

  对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这样一份荣誉,陈荣钦说,获得表彰感觉像做梦一样,感激所有人的支持。“一直希望顺利办赛、完成使命,现在觉得没辜负国家期望,满心是幸福和自豪。”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国内资讯

北京冬奥建设者: 勇于直面挑战,奉献一流业绩

  • 编辑:小点点浏览:302评论: 0 新华社
  •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召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一批参与冬奥建设工作的优秀集体和个人来到台前。多年来他们深耕一线,勇于直面挑战,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奉献了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和配套保障,其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建设一流工程 赓续发展动力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荣获“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这让代表集体领奖的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激动不已。

      丁建明是“双奥人”,曾作为北京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总工程师,与团队为世人留下国家体育场“鸟巢型”钢结构、国家游泳中心膜结构等精品工程。北京冬奥周期,他承担组织建设北京、延庆两大赛区的重任。

      “一面是奥运工程建设标准高、要求严,一面是面临新冠疫情等挑战工期收紧,各单位要在突破大量场馆设计和技术瓶颈的同时,赶在关键时间节点完工。”丁建明说,“最终北京市55项冬奥工程全部按计划高质量完工交付,8个竞赛场馆提前一年全部完工认证,主要配套基础设施提前两年完工投用。”

      国家速滑馆制冰清洁环保且均匀,“最快的冰”助力冬奥健儿屡创佳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重要设施不仅承担赛时保障任务,更长期助力区域协同发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等是填补我国空白的专业场馆;多项科技创新持续为北京市冬奥工程赋能。

      丁建明认为,这份荣光属于全体冬奥建设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将成为一笔宝贵的、可传承的重要资产,也将极大激励和推动北京重大项目建设事业再创新功。”

      精细服务保障 书写绿电传奇

      作为张家口冬奥村电力保障团队一员,到冬残奥会结束,郝晓晓已进场工作1101天。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郝晓晓所在的国网冀北电力公司用创造12项世界第一的张北柔直工程书写出举世赞叹的绿色奥运故事。但面对冬奥电力服务保障工作,为三大赛区和各大场馆稳定供应清洁能源只是起步。

      2019年4月,郝晓晓作为电力部门专家人才,成为首批核心保电成员进驻崇礼冬奥核心区现场工作。随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供电公司分专业组建32个保障团队、169个保障小组,赛时完成电网运行、设备运维、客户服务等保障工作,总计投入2739人。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介绍,申冬奥成功以来他们先后完成了“清洁能源外送、柔直示范、主网强化、智能配网、清洁供暖、高铁配套”六大涉奥工程,通过科技手段保障,赛时克服多轮次降雪、低温恶劣天气影响,确保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100%绿电稳定供应。

      “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年底赛事临近、闭环内人员紧缺,亚洲最大的全电厨房落户张家口冬奥村。”郝晓晓介绍,冬奥村厨房、餐厅全部使用绿电供应,且24小时全天候开放运营,总负荷功率在1万千瓦以上。

      面对巨大压力,郝晓晓所在团队精细测算,通过调整动力设备启动运行时间等,合理削峰填谷、降低负荷波动幅度影响。冬奥会、冬残奥会赛时,餐厅顺利保障2800名运动员、随队官员以及4200名村内工作人员各类餐食稳定供应。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张家口公司全体供电保障人员所付出努力的肯定和鼓舞,感谢祖国和人民给我们这样一个服务冬奥的宝贵机会。”郝晓晓说。

      全情投入奥运 不负国家期望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这是无数冬奥建设者在一线奋战时心中的信条。建筑师陈荣钦从清华大学借调至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工作后,正是这样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真情交付。

      “筹办初期,以为我的工作是设计场馆,后来发现绝大部分是综合事务。我沉下心去适应,同时发挥建筑师专业优势。”陈荣钦介绍,“后来转向场馆大纲编制和场馆运行设计的对接工作,也是完全不熟悉的领域。”

      一边培训学习、一边实践摸索,之后陈荣钦来到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场馆团队,担任设施副经理。在这个“明星场馆”,纸面工作更多转向落地建设,但复杂情况层出不穷。

      陈荣钦说:“赛前就绪阶段,临时管线路由的规划方案被相关方否定。我结合实地情况调整方案,和施工人员上山刨沟埋管,最终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称赞。”

      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结束,云顶场馆运行良好,得到各方赞赏。陈荣钦说:“我最满意的是,能借助专业能力和坚韧性格去对接团队中来自不同国家、从事不同分工的同事,为筹办工作推进真正贡献自己一份力。”

      对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这样一份荣誉,陈荣钦说,获得表彰感觉像做梦一样,感激所有人的支持。“一直希望顺利办赛、完成使命,现在觉得没辜负国家期望,满心是幸福和自豪。”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