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国内资讯
> 本地资讯> 国内资讯

今天,《人民日报》关注贵州这位90后青年

更新:2022-4-8 09:18|编辑:柠檬树|浏览:305|评论: 0 |来源: 人民日报、新华社
摘要:  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青年袁小梅——发展养蜂产业帮助乡亲致富》,报道了3年前,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的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 ...
  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青年袁小梅——发展养蜂产业帮助乡亲致富》,报道了3年前,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的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全文如下: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

  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

  归来,延续儿时梦想

  2018年,袁小梅回乡探亲,发现村里基本看不到年轻人。留在村里找不到赚钱门路,袁小梅的父母也和其他村民一样,到县城打零工。“辛苦半辈子了,还要出去奔波,我不忍心他们一直这样下去。”于是,她产生了留在家乡创业的想法。

  彼时的贵州,把产业扶贫定为主攻方向,提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大山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

  “我们村的山上,到处是花花草草,不正是养蜂的好地方嘛!”当个“养蜂人”,这个儿时梦想,此时涌上心头,袁小梅决定把这份惦记已久的事情做成事业,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创业,从零开始打拼

  流转土地,购置蜂箱,引进蜂种……在父母和姐姐帮助下,袁小梅的养蜂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养蜂是门技术活,不光要摸清蜜蜂的生活习性,病害预防、蜂蜜提取等也都马虎不得。上网查、买书籍,虚心请教老蜂农,袁小梅发现,只要钻进去了,养蜂没有想象那么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小梅的350箱蜂苗长势不错,到年底就收获了1000多斤优质纯天然百花蜜。舀一勺新蜜入口,袁小梅仿佛尝到幸福的滋味。


  开拓,共创甜蜜事业

  老乡们很纳闷:也没见袁小梅去赶集叫卖,可蜂蜜却成车往外拉,很快销售一空。原来,她凭借以前的城市客户资源,再加上在电商平台上精心运营,让自家的蜂蜜顺利走出大山,卖出了好价钱。

  袁小梅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继续发力线上销售,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应该让大家伙都参与进来,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袁小梅开始发动老乡们一起养蜂。

  目前,袁小梅除了打理自己的养蜂基地,还与全县13家养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县里也表示会在贷款方面助力袁小梅将产业做大。“现在养蜂已成为一项富民特色产业,覆盖到了全县各乡镇,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该采哪个成色的蜜,采好之后如何包装等,袁小梅都会给大伙做示范,确保大山里的“土蜂蜜”质量标准统一。

  “这茬春蜜只够满足去年预定的订单,有了老乡们给我做后盾,今年可以大干一场!”袁小梅说。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国内资讯

今天,《人民日报》关注贵州这位90后青年

  • 编辑:柠檬树浏览:305评论: 0 人民日报、新华社
  •   4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青年袁小梅——发展养蜂产业帮助乡亲致富》,报道了3年前,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的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全文如下: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

      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

      归来,延续儿时梦想

      2018年,袁小梅回乡探亲,发现村里基本看不到年轻人。留在村里找不到赚钱门路,袁小梅的父母也和其他村民一样,到县城打零工。“辛苦半辈子了,还要出去奔波,我不忍心他们一直这样下去。”于是,她产生了留在家乡创业的想法。

      彼时的贵州,把产业扶贫定为主攻方向,提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让大山助力老百姓增收致富。

      “我们村的山上,到处是花花草草,不正是养蜂的好地方嘛!”当个“养蜂人”,这个儿时梦想,此时涌上心头,袁小梅决定把这份惦记已久的事情做成事业,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创业,从零开始打拼

      流转土地,购置蜂箱,引进蜂种……在父母和姐姐帮助下,袁小梅的养蜂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养蜂是门技术活,不光要摸清蜜蜂的生活习性,病害预防、蜂蜜提取等也都马虎不得。上网查、买书籍,虚心请教老蜂农,袁小梅发现,只要钻进去了,养蜂没有想象那么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小梅的350箱蜂苗长势不错,到年底就收获了1000多斤优质纯天然百花蜜。舀一勺新蜜入口,袁小梅仿佛尝到幸福的滋味。


      开拓,共创甜蜜事业

      老乡们很纳闷:也没见袁小梅去赶集叫卖,可蜂蜜却成车往外拉,很快销售一空。原来,她凭借以前的城市客户资源,再加上在电商平台上精心运营,让自家的蜂蜜顺利走出大山,卖出了好价钱。

      袁小梅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继续发力线上销售,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应该让大家伙都参与进来,一起把这个产业做大。”袁小梅开始发动老乡们一起养蜂。

      目前,袁小梅除了打理自己的养蜂基地,还与全县13家养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县里也表示会在贷款方面助力袁小梅将产业做大。“现在养蜂已成为一项富民特色产业,覆盖到了全县各乡镇,这也坚定了我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该采哪个成色的蜜,采好之后如何包装等,袁小梅都会给大伙做示范,确保大山里的“土蜂蜜”质量标准统一。

      “这茬春蜜只够满足去年预定的订单,有了老乡们给我做后盾,今年可以大干一场!”袁小梅说。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