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战贫11年!他在“贵州屋脊”挥洒青春热血

更新:2022-4-1 16:19|编辑:柠檬树|浏览:426|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
摘要:  近日,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波再次踏上曾经奋战的热土——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同乡亲们在院坝、在山间共话春耕大计。  2010年3月,28岁的杨波坐着摩托车,沿着唯一的通村路颠簸一小时到了山 ...
  近日,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波再次踏上曾经奋战的热土——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同乡亲们在院坝、在山间共话春耕大计。

  2010年3月,28岁的杨波坐着摩托车,沿着唯一的通村路颠簸一小时到了山高路远的海嘎村,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番窘境:人均年收入1600元,贫困发生率83%,近半数家庭吃低保。

  走村串寨,孩子怯懦的目光、老人无助的眼神烙印在心,耳畔不时响起一曲悲苦的山歌:“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

  “乌蒙山的石头缝里,也能开出灿烂的花!”临上海嘎前,杨波在背包上郑重写下了“贵州第一村海嘎”的字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下誓言:要让海嘎成为真正的“贵州高度”。

  11年春来秋往,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灼灼又匆匆。

  脚踏贫瘠,根扎千尺,十一年如一日,杨波带领大家艰苦奋斗、抗击贫困。历经数年鏖战。2019年,海嘎人迎来期盼千年的圆梦时刻,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了9320元,实现贫困发生率清零,彻底撕掉贫困标签。

  海嘎村的百姓记得,产业扶贫,教育兴村,十一年如一日,杨波以奋斗抚慰这里的疾苦——遍地茅草房,家家户户喝“望天水”,顿顿包谷洋芋糊口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家家住进洋房,自来水通到家门口,一周菜品不重样,顿顿营养又健康。

  因成绩突出,杨波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表彰。

  2021年5月,他在“贵州屋脊”与同事完成交接:曾多次参与驻村帮扶的周刚接棒成为海嘎村新任驻村第一书记。

  没有功成身退的夹道相送,没有远行拜别的热泪拥抱。一个清晨,杨波早早起床,收拾好行装,最后看了一眼朝夕相伴10多年的屋子,反手轻合上门,驱车驶离了海嘎。

  11年,多少同甘共苦,多少眷恋难舍,多少酸甜苦辣,杨波静默地将一切珍藏,所有的离愁别绪化作一句:“再见我的海嘎,我会一直想念;再见我的战友,友谊永驻心间。”

  下山后的杨波,回到钟山区政协,成了钟山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的一员,负责督导大湾镇。如今,不管再忙,每个月他都至少去大湾镇开展工作两次。

  沙场百战袍未解,征途万里再启程。

  当初脱贫攻坚时的“头羊”小伙,如今已在乡村振兴路上年届不惑。踏上新征程,对于情与义、名与利、舍与得,杨波心中始终揣着一杆秤:能为老乡做点事,就值;再平凡的奋斗,也幸福。

  肩负沉甸甸的担子,重回故地,情与景一如往日——那是走村串寨,“杨书记”这一老称呼依旧;那是院坝会现场围炉夜话的暖意融融;那是相熟的村民,热情相邀递过来的一碗包谷酒……

  “海嘎的昨天我亲历,大湾的明天我效力!”行进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杨波又回想起背着背包第一次上海嘎的风尘仆仆和那句血气方刚的誓言。(谌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战贫11年!他在“贵州屋脊”挥洒青春热血

  • 编辑:柠檬树浏览:426评论: 0 贵州日报
  •   近日,六盘水市钟山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波再次踏上曾经奋战的热土——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同乡亲们在院坝、在山间共话春耕大计。

      2010年3月,28岁的杨波坐着摩托车,沿着唯一的通村路颠簸一小时到了山高路远的海嘎村,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番窘境:人均年收入1600元,贫困发生率83%,近半数家庭吃低保。

      走村串寨,孩子怯懦的目光、老人无助的眼神烙印在心,耳畔不时响起一曲悲苦的山歌:“坡脚喊来坡上听,走路走得脚抽筋;吃的都是洋芋饭,穿的全是布巾巾。”

      “乌蒙山的石头缝里,也能开出灿烂的花!”临上海嘎前,杨波在背包上郑重写下了“贵州第一村海嘎”的字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下誓言:要让海嘎成为真正的“贵州高度”。

      11年春来秋往,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灼灼又匆匆。

      脚踏贫瘠,根扎千尺,十一年如一日,杨波带领大家艰苦奋斗、抗击贫困。历经数年鏖战。2019年,海嘎人迎来期盼千年的圆梦时刻,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1600元增长到了9320元,实现贫困发生率清零,彻底撕掉贫困标签。

      海嘎村的百姓记得,产业扶贫,教育兴村,十一年如一日,杨波以奋斗抚慰这里的疾苦——遍地茅草房,家家户户喝“望天水”,顿顿包谷洋芋糊口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家家住进洋房,自来水通到家门口,一周菜品不重样,顿顿营养又健康。

      因成绩突出,杨波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表彰。

      2021年5月,他在“贵州屋脊”与同事完成交接:曾多次参与驻村帮扶的周刚接棒成为海嘎村新任驻村第一书记。

      没有功成身退的夹道相送,没有远行拜别的热泪拥抱。一个清晨,杨波早早起床,收拾好行装,最后看了一眼朝夕相伴10多年的屋子,反手轻合上门,驱车驶离了海嘎。

      11年,多少同甘共苦,多少眷恋难舍,多少酸甜苦辣,杨波静默地将一切珍藏,所有的离愁别绪化作一句:“再见我的海嘎,我会一直想念;再见我的战友,友谊永驻心间。”

      下山后的杨波,回到钟山区政协,成了钟山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的一员,负责督导大湾镇。如今,不管再忙,每个月他都至少去大湾镇开展工作两次。

      沙场百战袍未解,征途万里再启程。

      当初脱贫攻坚时的“头羊”小伙,如今已在乡村振兴路上年届不惑。踏上新征程,对于情与义、名与利、舍与得,杨波心中始终揣着一杆秤:能为老乡做点事,就值;再平凡的奋斗,也幸福。

      肩负沉甸甸的担子,重回故地,情与景一如往日——那是走村串寨,“杨书记”这一老称呼依旧;那是院坝会现场围炉夜话的暖意融融;那是相熟的村民,热情相邀递过来的一碗包谷酒……

      “海嘎的昨天我亲历,大湾的明天我效力!”行进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杨波又回想起背着背包第一次上海嘎的风尘仆仆和那句血气方刚的誓言。(谌晗)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