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后学习压力过大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短板,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应当围绕“减负增效”这个既定方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合理优化英语课堂,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切实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优化方式,加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带着兴趣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合理优化英语课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开端。
在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Making new friends》中,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用英语结交新朋友的方式,英语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Hello,Are you Wang Ming?No,I’m LiuLei.Nice to meet you.”这几句简单的对话中,可以代入学生的真实姓名,这样更具代入感,也易于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加入游戏元素,采取情境对话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在基础教学后,让两名学生为一组进行对话,通过两两比拼,对话完整度最高且出错最少的小组则可以获得奖励。
因为农村中学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导致班上学生英语学习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案。部分学生因为对英语的兴趣不高,所以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问题互动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实效。
二、设计作业,贴合背景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交流的一个有效平台。学生通过作业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判断、评价能力以及责任感等,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有的教师因为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依赖课后作业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但较多的书面作业只能起到一时作用,并不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明确现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还需认识到作业只是巩固知识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才是关键。
教师要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既减去学生的课后负担,又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例如,在仁爱版七年级上册《Having fun》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由组建小组后,根据主题进行英语写作或编纂对话,然后以角色对话的方式进行演绎。课程第一部分,“What can I do for you?”是以商店购物作为背景所引发的一段购物对话,学生可以仿造这个对话进行类似的内容编写或仿造这个对话进行文章写作。同样是购物场景,有的学生将其中的词汇进行了更换:“What can I do for you?”“I want to buy some vegetables.”并在课堂上以角色对话的方式进行了演绎。这样的灵活作业形式,不仅贴合了“双减”背景,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三、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在“双减”背景下,英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提升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
在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外出学习。建议学校方面组织教师定期外出学习,让教师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受益,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二是定期抽检。教师要定期组织公开课,让同期教师与相关领导进行抽检,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确保学生接受到有效、高效的英语学习。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要想在“减负增效”的情况下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围绕教学方式、课后作业以及教师的个人能力不断进行优化,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英语课堂,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