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育出一个好的品种,有的要经过几年的努力,有的甚至十几年,更有的可能一辈子也难选育出一个好品种。”州管专家、高级农艺师、兴义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杨家伟说。
作为一名农艺师,杨家伟在基层一线扎根,开展技术探索及推广应用。30多年来,他坚守育种初心,主要从事玉米等育种推广应用,获多项发明专利,促进了玉米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沧桑砥砺,春华秋实。杨家伟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1项,获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批玉米品种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10项,获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批玉米品种、小麦品种、水稻品种多项,均排名第1。主持完成2018年第二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1项,省、州科技进步奖多次。
杨家伟在农作物育种研究领域已取得不错的成就,回首来时路,是一种什么样的历程呢?
“育种工作是一项繁琐细致且枯燥的工作,不论天晴下雨,田间的套袋、授粉、观察、记录等都要按时进行。我们需要从成百上千的组合中去筛选,再通过试验、示范、推审、审定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完成一个新品种的选育。”杨家伟说。
育种工作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杨家伟深知要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他坚守育种初心,扎根基层,无畏酷暑风雨,日复一日,在田间地头耕耘“育种梦”。
当选育出的新品种通过审定,得到认可时,便是选育工作者最开心最难忘的时刻,也是他们梦想开花的时刻。
“品种选育工作要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2010年8月是我最难忘的时候,自己选育的‘金都玉1号’品种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相关专家和部门对我多年工作的认可,我相信只要坚守初心、持之以恒,今后在新品种选育上定会更上一层楼。”谈起那个难忘时刻,杨家伟还是很激动。
杨家伟介绍,“金都玉1号”是通过广泛收集种子资源,经过套袋,把父本、母本选出来进行杂交,从若干个组合里面挑选抗性、实用性、丰产性、抗病性比较好的品种从中筛选,按品种的三性,最后选定了“金都玉1号”报贵州省审定。因为黔西南州有“金州”称号,兴义市属三省的交界地带,又是他自己选育的第一个品种,于是将其取名为“金都玉1号”。
初心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30多年来,杨家伟在育种之路上坚守初心,既培育出了让农民微笑、大地丰收的种子,也让自己的种子事业开花结果。
好的人才环境造就好人才。2021年,杨家伟被授予“黔西南州州管专家”称号,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让他倍感踏实和暖心。从事农业育种工作这些年,黔西南州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杨家伟感受颇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选育出更多优质品种,同时培养带动更多的人才服务农业发展。
总结成绩收获满满,展望未来砥砺前行。新国发2号文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杨家伟表示,将认真学习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谋划项目,发挥好自己农艺人的作用。
“种子是粮食之基,种优则粮丰。我将与团队一起,在育种事业里不断探索,奋勇攀登。通过加大培训力度,让更多的农业技术员走到田间,对农民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培训,将各类田间实用技术真正传授到农民手上;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让其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应有作用,在推动全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再立新功。”杨家伟说。(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