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2月7日,虎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在省市县乡村同步举行2022年义务植树活动,14.23万名干部职工和群众走进1672个义务植树点,义务植树140余万株,面积2.28万亩。天眼新闻梳理发现,开年植树贵州已经坚持了8年,成为贵州干部群众的“春天之约”。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视察时强调,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并赋予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重要使命。
2022年春节前夕,新国发2号文件发布,明确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要求贵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当天,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省政协主席刘晓凯等省领导来到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高穴村香炉山,与干部群众一起义务植树。李炳军在讲话中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开展全省五级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充分体现了全省上下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守牢“两条底线”的坚定决心。各级各部门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贯穿“四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不懈推进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自2015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已连续8年开展集体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全省完成营造林377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9%提高到62.12%。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5097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了15.12个百分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到8783亿元/年。
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的贵州是“两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十三五”以来,贵州先后出台《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
2021年以来,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绿色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在国土绿化方面,全省完成营造林361万亩,草原生态修复30.69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6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61.51%上升至62.12%。其中,治理石漠化面积、实施退耕还林面积、国储林建设面积及融资放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在产业发展方面,全省林下经济面积达280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560亿元,建成竹、油茶、花椒、皂角基地292.57万亩,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719亿元。
在资源保护方面,构建起了五级林长制体系,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共5万人,各级林长巡林27万余人次,通过持续开展“森林督查”“六个严禁”“绿盾”等专项行动,全省涉林案件数同比减少61.05%。
贵州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握好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机遇,在“十四五”期间,全力推动国土绿化由“规模化”向“精细化”转变,变“造林”为“造景”,力求在“绿起来”的基础上“美起来”“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