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英雄?我想英雄应该是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懂得感恩的人,他们胸怀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公仆情怀,做的是造福于人民的千秋大业。他们在人民受难时勇挑重担,甘于奉献自己,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接下来,我将介绍我心中的英雄——焦裕禄。
“如果不能改变兰考的面貌,那我绝不离开。”这是焦裕禄1962年冬天受党组织委派到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曾立下的誓言。当时的兰考正遭受着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人民饱受贫困之苦。在他来兰考的475天时间里,他始终和兰考人民战斗在除“三害”一线,他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凡事亲力亲为,经过实地考察,认真总结,终于总结出了治理兰考“三害”的经验。在兰考人民正看到希望时,他却倒下了,原来他早已患了肝癌,他坐的藤椅都被顶出了大窟窿,拒绝就医只为想着给兰考人民节省一点药品,给真正需要的人。甚至在弥留之际他心中想着的还是兰考人民,他留下遗言:“活着,我没有把沙丘治好;死了,我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我死后,你会很难,但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这是他临终前对妻子说的话。因为他是县委书记,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对家人也严格要求,警钟长鸣。只为给家人创造一个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
离世前,焦裕禄回到山东老家看望他的母亲,他的母亲问道:“你这么多年,一直都在做个好人吗?”他回答道:“娘曾说过,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如果你一直做一个好人,那你就是天上最亮的那颗星,娘的教诲儿一直不敢忘。”母亲的深切教诲回荡在焦裕禄心头,在大雪纷飞中,他的母亲满脸不舍地站在村口目送全家人离去,已病入膏肓的焦裕禄明白,这一别便是生死永隔,于是他向母亲郑重一跪叩谢母亲的养育深恩。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焦裕禄用生命诠释了何为英雄?他的一生虽如流星般短暂,但他留下的焦裕禄精神却如银河般璀璨,他用焦裕禄式的方法改变了兰考,以焦裕禄精神照亮了一代代党员领导干部的前行之路。
作为新时代公路人的我,在贵州公路事业的新征程中,我将以焦裕禄为标杆,以焦裕禄精神为精神食粮。坚守初心,扛起"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责任和担当、埋头苦干,做一颗平凡的“铺路石”。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乡村振兴主战场,为打赢乡村振兴战役,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朱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