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普安县青山镇德依坝区迎来水稻秧苗移栽的关键时节,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人员送技术上门,手把手传授机器抛秧技术要领,助力农业生产,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德依坝区面积近600亩,是一个综合种养殖示范区,由于面积广,采用传统种植方法不仅生产成本高且移栽速度慢。从去年开始,农业部门逐步帮助坝区从育苗到移栽都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我们建议坝区引进了抛秧机、插秧机及大型水田耕整机等设备,然后教他们使用方法,通过去年初步试验,效果比较明显。”普安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谯树黔说。
解决了生产成本和进度的问题后,普安县农业部门又将该项目列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实施稻鱼、稻虾、稻鸭的生态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在施肥、植保防疫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稻田翻犁以后,在沉淀田的时候,就把配方肥施下去,12个小时或者20个小时后才开始进行抛秧,因为要养鱼养虾养鸭,所以后期我们不打药、不施肥,一开始就一次性施足底肥。”谯树黔介绍。
在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坝区的种子、育苗问题也同步得到解决,推广的综合养殖模式既减少了农业污染,又实现了农业赠技、农田减“肥”,农业增效,为农业产业发展合作社增添了十足的信心。
“资金的帮扶,人员的到位,技术的指导这三样是做农业的重点,这些农业部门都给我们解决了,去年坝区亩产值达到11000元。我们去年小龙虾就养得比较好,今年小龙虾的技术也改进了,力争亩产突破14000元。”普安县青山镇德依坝区项目负责人姜芳说。
今年,普安县农业部门计划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4个,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80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6个以上,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核心,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科技助推农业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通过强化科技创新、构建高效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藏粮于技,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谢红梅 陈正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