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岁的布依族老人梁少飞原是普安县茶场社区转山丘组人,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做梦都没想到,2016年,他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了各种生活条件都好的普安县茶源街道纳茶社区,免费住上了新房子。
“在老家,一家老小七个人就挤在狭窄的瓦房里面生活,日子过得一点希望都没得。”2014年,梁少飞一家经识别被纳入贫困户,但不管生活再难,他时常告诉家人只有勤能致富。“靠山山要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这是梁少飞老人一直和家人说的话。
自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梁少飞一家乘着政策“顺风车”,生活变化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好。
普安县园区管理办公室帮扶的茶场社区,在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建设集“世界茶乡、慢病康疗、民族风情、精准扶贫”于一体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以茶产业种植及系列茶产品深加工、茶旅一体化文化旅游和康养基地。
2014年以来,在各种政策的倾斜扶持下,梁少飞找准机会,开始大面积发展种植产业。同时,村里为了解决茶叶销售问题,解决茶农发展茶叶的后顾之忧,成立了合作社,帮助茶农销售茶叶。“刚开始,我还十分担心种植出来的茶叶找不到销路,如果卖不出去,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年,现在合作社帮忙销,我们茶还不够卖呢!”
梁少飞回忆,2014年,村干部重新统计村里种茶农户时,观望了许久的他主动上门要了种茶名额,不久后政府就把茶苗送到了他手上,梁少飞想都没想就把家里的8亩地都种上了茶苗。
为了茶叶的产出质量,村里还专门请来茶技专家授课指导,梁少飞就把除草、防虫、施肥、采摘等技术要领都记下来,遇到记不住和不懂的问题就随时找专家咨询,和老伴儿精心的呵护着每一株茶苗。
“苦日子终于走到头了。”梁少飞还记得采收第一季茶时激动的心情。
说起现在的好日子,梁少飞掰着手指算了个细账:家里有8亩地,年亩产收入在4000元左右,一年光种茶收入就有3万多元。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只要我们自己肯干,一心跟党走,日子会越来越好过,越来越幸福。”梁少飞说,自从村里鼓励大伙发展茶产业,他尝到了种茶的甜头后,便精心呵护着每一株茶树,一株株茶树,也成了梁少飞一家人脱贫致富的“发财树”。
发展越来越好,生活改变越来越大。现在,搬进新家,腰包也越来越鼓的梁少飞今非昔比,谈起变化,越深感党恩。
梁少飞说,2017年,他的儿子梁龙合和儿媳王发丽通过特惠贷贷款了5万元,在海南省海口市凤凰镇承包100多亩芒果种植管理,每年收入10多万元。梁龙合夫妇同时还以产业扶贫形式入股正山堂普安红茶叶公司和普安才华手袋厂,参与企业年终分红,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梁少飞的孙子梁仕林,也在2017年至2018年纳茶社区租用政府给予的优惠门面自主经营一个小百货超市,生意还不错,收入可观。2018年,梁少飞就主动申请脱贫,彻底撕掉了贫困标签。
如今梁少飞儿子和儿媳在海南事业小成,还把两个孙女接去读初中,成绩优秀,一家幸福和睦,其乐融融。
2020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中,梁少飞荣获了“‘十三五’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称号。
“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家要想有现在的好日子,比登天难。我们一家会永远不忘党的恩情。”梁少飞说。(记者 肖 雄 实习生 徐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