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 本地资讯> 省内资讯

贵州: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更新:2021-1-18 10:11|编辑:牛油果|浏览:251|评论: 0 |来源: 新华网
摘要:  引言  2020年12月17日,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在遵义市召开。我省16个现 ...
  引言

  2020年12月17日,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在遵义市召开。我省1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近三年已经取得1190项技术成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接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通从科研走向培训与推广转化之路、集中示范应用成果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会议透露,我省将深度融合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合力打造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培训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培养产业人才,为产业技术模式成熟推广打下基础。

  积淀科研技术成果

  2020年,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抢救收集黔北黑猪种猪和可乐猪并申报黔北黑猪保种场、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研制茶树新型专用肥(ZL201710259371.5)、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完成《香菇栽培技术规程》《冬荪林下栽培技术规程》等11个省级地方标准的评审……

  一个个影响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重大关键共性问题在各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下得到发现和解决。

  2020年12月17日,来自省蔬菜、中药材、肉牛、马铃薯、水稻、油菜、生猪、茶叶、特色杂粮、精品水果、特色水产、辣椒、食用菌等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负责人在会议上分别汇报了各自体系在收集良种资源、培育新品种、建设试验示范点、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培训农民农技人员、开展对口定点服务县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一部分成果已经形成可推广、可示范的生产模式,推动了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2018年至2020年,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全省已建成1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累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试验示范(项)1190项,共配套、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场)1026个。

  “当前我省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各个产业技术体系要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上日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从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找到本体系的发展方位、前进方向,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行动。”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庆才介绍,省农科院承接全省13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他希望各个体系要着眼大势、提高站位,做好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提前谋划农业产业智慧化、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工作。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圆满完成任务,为“十四五”开局、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集聚两大体系力量

  “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的科学家牵头参与2021年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国家级、省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潘尔珣与各体系专家共同探讨了进入新阶段后各体系下一步发展方向。

  今后将推进两大体系在各方面的共享互动、深度融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利用自身在技术研发集成、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培训从业人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将良好品种、先进技术在基地进行试验示范、转化应用、集成推广,提升试验示范基地的品质。

  试验示范基地作为集合了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在这里将先行先试一批适用性广、推广价值高的先进技术模式。

  生猪产业技术体转化“黔猪配套系”和“黔猪高繁黑母系”阶段性培育成果养殖约5万头,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筛选出适合贵州区域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稻品种T香优557、宜香优2115、黔优35,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成贵州地方牛育种平台1个、筛选出肉牛生产质量安全主要风险控制因子……

  各产业技术体系储存积累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和新平台,在试验示范基地里将作为优质主推成果进行规模化推广,展现技术优势、扩大体系影响力,结合当前我省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技术需求,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满足产业发展技术服务需求。

  培养产业技术人才

  “每个产业技术体系原则上要完成每年400人以上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提升任务,争取办1期精品班、样板班,年度完成培训农民要在2000人次以上的任务。”

  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是今后体系工作的指挥棒,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两大体系合力打造试验示范基地,为广大农村培养带头人和技术能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各产业体系要确保全省各地有相关产业技术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叫得应、拉得出、用得上。”潘尔珣说,要打通自身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通道,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质量效率,围绕基地建设,大力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产业振兴培养人才。

  省产业技术体系整合了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汇集了全省研究站所、农学院校等专家,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培训资源、师资力量、工作模式,2018年以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4810人(次),农户17.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31414人次,有力推动了我省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集成、产业科技进步,培养积蓄一大批农业产业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人才。

  当前我省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正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上日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从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找到各体系的发展方位、前进方向,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行动。“十四五”开局之年,各体系正积极加强与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深度融合,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记者 邹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 省内资讯

贵州: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 编辑:牛油果浏览:251评论: 0 新华网
  •   引言

      2020年12月17日,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在遵义市召开。我省1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近三年已经取得1190项技术成果,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接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通从科研走向培训与推广转化之路、集中示范应用成果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会议透露,我省将深度融合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合力打造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培训基层农技人员业务能力,培养产业人才,为产业技术模式成熟推广打下基础。

      积淀科研技术成果

      2020年,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抢救收集黔北黑猪种猪和可乐猪并申报黔北黑猪保种场、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研制茶树新型专用肥(ZL201710259371.5)、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完成《香菇栽培技术规程》《冬荪林下栽培技术规程》等11个省级地方标准的评审……

      一个个影响贵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重大关键共性问题在各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下得到发现和解决。

      2020年12月17日,来自省蔬菜、中药材、肉牛、马铃薯、水稻、油菜、生猪、茶叶、特色杂粮、精品水果、特色水产、辣椒、食用菌等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负责人在会议上分别汇报了各自体系在收集良种资源、培育新品种、建设试验示范点、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培训农民农技人员、开展对口定点服务县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一部分成果已经形成可推广、可示范的生产模式,推动了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2018年至2020年,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全省已建成1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累计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试验示范(项)1190项,共配套、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场)1026个。

      “当前我省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各个产业技术体系要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上日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从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找到本体系的发展方位、前进方向,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行动。”省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庆才介绍,省农科院承接全省13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他希望各个体系要着眼大势、提高站位,做好加强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提前谋划农业产业智慧化、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工作。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贵州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圆满完成任务,为“十四五”开局、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集聚两大体系力量

      “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的科学家牵头参与2021年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国家级、省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潘尔珣与各体系专家共同探讨了进入新阶段后各体系下一步发展方向。

      今后将推进两大体系在各方面的共享互动、深度融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要利用自身在技术研发集成、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培训从业人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人才支持,将良好品种、先进技术在基地进行试验示范、转化应用、集成推广,提升试验示范基地的品质。

      试验示范基地作为集合了示范展示、培训指导、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在这里将先行先试一批适用性广、推广价值高的先进技术模式。

      生猪产业技术体转化“黔猪配套系”和“黔猪高繁黑母系”阶段性培育成果养殖约5万头,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筛选出适合贵州区域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稻品种T香优557、宜香优2115、黔优35,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成贵州地方牛育种平台1个、筛选出肉牛生产质量安全主要风险控制因子……

      各产业技术体系储存积累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和新平台,在试验示范基地里将作为优质主推成果进行规模化推广,展现技术优势、扩大体系影响力,结合当前我省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技术需求,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满足产业发展技术服务需求。

      培养产业技术人才

      “每个产业技术体系原则上要完成每年400人以上的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提升任务,争取办1期精品班、样板班,年度完成培训农民要在2000人次以上的任务。”

      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是今后体系工作的指挥棒,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两大体系合力打造试验示范基地,为广大农村培养带头人和技术能手,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各产业体系要确保全省各地有相关产业技术服务需求的时候能叫得应、拉得出、用得上。”潘尔珣说,要打通自身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和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通道,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质量效率,围绕基地建设,大力培训、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产业振兴培养人才。

      省产业技术体系整合了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汇集了全省研究站所、农学院校等专家,已经拥有一定程度的培训资源、师资力量、工作模式,2018年以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4810人(次),农户17.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31414人次,有力推动了我省农业产业发展、技术集成、产业科技进步,培养积蓄一大批农业产业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人才。

      当前我省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正把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上日程,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从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找到各体系的发展方位、前进方向,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行动。“十四五”开局之年,各体系正积极加强与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深度融合,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记者 邹林)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