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秋高气爽。暖阳照耀下的连片坡地间,一株株约两米高的柠檬树叶片翠绿、生机盎然,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青色柠檬挂满枝头。放眼望去,身穿或白或黄或红的务工人员点缀其间,一幅山野耕种图呈现眼前,令人赏心悦目。
坐落在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白虎山组的青柠檬种植基地,已陆续种植柠檬4400亩,承载着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入股分红、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的希望。2017年9月,望谟县通过招商引资,从广东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柠檬种植产业,让荒山披上了绿装,山地提升了价值,农户增加了收入。
“经过摸底考察,这里的土质、气候、海拔高度等都十分适应青柠檬种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于2018年初流转土地4000多亩,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作方式,开始在蔗香村实施青柠檬种植项目。”话语中带着广东口音的贵州中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海,说起三年前不远千里来到望谟县蔗香村时的情景,感触良多。
蔡志海认为,要精细化地做好农业产业,必须要有一批经过培训的产业工人,还要有一支懂管理的团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土地增效、企业受益、农户增收。为此,在种柠檬的进程中,蔡志海采取了让贫困户分片管理、分组培训、分人承包、分株管护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农户学到管理技术,还能实现多劳多得。
罗法降是蔗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4月成为柠檬种植基地的一名负责基地用水管理的产业工人,月工资4000多元。村里有了柠檬产业,让他与其他贫困户一起实现了就近务工增收,高工资让他很是兴奋、干劲十足。“现在一个月的收入,除去自己日常开支及在贵阳上职业学院的老大和在望谟县城上初中的老二上学开销外,还有1000多块的节余,离家近、有班上、能挣到钱,真的很开心。”罗法降的心里话代表了在这里务工增收的蔗香村群众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蔗香柠檬种植基地已带动蔗香村及周边村组的群众务工近万人次,高峰时一天务工人数有300多人,累计已发放务工费1100多万元。长期固定在该基地务工的当地村民有90多人,每天务工收入100元至150元,大多数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村民们在家门口做自己拿手的农活,远比背井离乡去挣钱要好得多,这让住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们非常满足和欣喜。
去年底,该公司发放分红款30多万元,蔗香村的贫困户参与分红,人均960元。今年底的分红季即将到来,收入有保障让村民们更添动力。
“我们基地种植的柠檬今年已开始陆续挂果,明年可迎来盛果期。柠檬四季开花、四季挂果,可持续产生效益,我们有信心将这个种植项目做大做强。”蔡志海对蔗香柠檬种植项目信心满满。
目前,由贵州中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贵柠”青柠檬片(干片),已进入国内一些超市销售,生鲜柠檬则可通过公司自有的渠道出口,销往欧美、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说起下步的运作,蔡志海表示,做农业投入大、回报慢,需要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就要多一些,希望通过企业自身努力及各级各部门扶持,将柠檬种植基地打造成集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生态农业产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不断健全产业链、完善基本要素,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农旅产业,将柠檬产业做大做强,打响望谟特产品牌,提升知名度及影响力,进而带动深山里的柠檬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蔡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