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普安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有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采取“三个落实、四个导向、五个到位”的工作方法,全面夯实责任,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保障各项工作,确保提升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质量。
强化“三个落实”,全面推进搬迁工作。普安县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县委分管副书记为双指挥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指挥体系,做到组织保障落实,全面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及后续保障各项工作。主要领导主动担起当好易地扶贫搬迁施工、宣传、服务“三个队长”重任,分别包保任务最重、困难最多、问题最突出的居住区,从项目建设、搬迁入住、后续保障等全方位带队攻坚克难,切实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形成群雁矩阵效应,确保工作责任落实。严格遵循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标准和程序,分居住区、分片区包保落实,对项目建设程序、资金管理使用、搬迁人口精准识别、后续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等做到定期分析研判,逐一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对标对表开展专项督查,对重点问题实行督查指导,对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不放过,成效不符合要求不放过,确保督导问效落到实处。
聚焦“四个导向”,强弱项补短板。普安县紧盯“十三五”时期搬迁目标导向,厘清工作重点,坚持靶心不变、焦点不散、力度不减,抓准目前工作的短板和薄弱问题,对标对表,落实整改措施,着力补齐短板,持续巩固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果。落实责任导向,明确工作职责,压实主体责任,增强干部脱贫攻坚责任感、使命感,实现工作从“一家独唱”到“多家合唱”转变,奏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曲”。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刀刃向内,不回避问题,把问题研究透、把思路理清楚、把措施制定准,聚力歼灭问题彻底整改。抓实结果导向,根据省的“六个坚持”要求,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为前提条件,确定“搬什么人”“搬哪些地方的人”,按照“政府组织、群众自愿”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的7600户35399人搬迁任务,全面夺取脱贫攻坚决战之年的根本性胜利。
坚持“五个到位”,做搬迁后续服务。普安县围绕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四个要素”,新建公办学校6所,设立便民利民服务、卫生服务中心,完善低保、养老、就业、就学等服务窗口,确保公共服务功能到位。完善“园区就业、茶产业就业、活跃市场就业、文旅互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劳务输出就业”等“六个一批”就业保障体系,实现4366户10048人就业,做到搬迁群众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确保就业服务到位。围绕感恩教育、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民族传承“四进社区”的要求,新建文化服务中心、民族文化纪念馆、室外文体活动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服务硬件设施,确保文化服务到位。按照机构设置、社区管理、居民自治、治安防控“四化建设”的要求,建立完善社区警务室“一厅三室”的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警务力量,启动“雪亮工程”,健全工、青、团、联等群团组织,确保社区治理服务到位。以党建为统揽,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想, 成立在东、西城区的茶源街道和九峰街道,设立党总支,标准化设立党支部,配齐配强街道班子干部,实现了各居住区基层党建全覆盖,确保社区基层党建服务到位。(特约记者 杨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