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攻城拔寨战贫困 砥砺前行谱新篇—— 写在普安退出贫困县序列之际

更新:2020-3-31 09:04|编辑:六弦|浏览:1064|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脱贫攻坚,普安出列了!  3月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我省24个县(区)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 ...
  脱贫攻坚,普安出列了!

  3月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我省24个县(区)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其中,就有普安。

  尽锐出战终迎胜利,普安各族干部群众群情振奋。

  站在新的起点回眸,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难以忘怀;眼望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一幅振兴蓝图正徐徐打开。

  一个党员一面旗 冲在一线为引领

  3月9日,辣子树村,村口响起“突突突、突突突”的摩托车声。

  “陈书记,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村民贺关德又看到他熟悉的陈书记,上前大声招呼。

  “咋不来?帮扶工作还没有结束呢,脱贫不脱帮扶哟。”

  陈书记名叫陈利,贵州日报报刊社派驻辣子树村的第一书记。

  贺关德常年在家务农,认识的人不多,但和这个“摩托书记”很熟。他长子早逝,留下一个年仅8岁的儿子。由于户口是分开的,孩子没有法定监护人,生活没有保障,让贺关德很是揪心。走访中,陈利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跑相关部门申请,帮这个孩子办理了低保。但由于孩子年纪小,无法办理低保发放卡,陈利又骑着他的摩托车,跑镇上的农商行、县里的农商行,依然没有解决,最后和省农商行对接,最终圆满解决了这个难题。随后,他又跑相关部门,完善监护手续,确定由贺关德次子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西陇村曾是普安县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这几天,从公安部下派的村第一书记樊阳升和村五人小组依然在“走村入户”的路上,他们要摸清西陇村减贫对象的底数和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情况;

  陈峰和唐春是一对夫妻。2017年9月,陈峰被组织选派担任青山镇黄家坝村第一书记;2018年1月,唐春上任白沙乡大小寨村党支部书记。夫妻俩把年幼的孩子丢给父母,一南一北驻村,带领一方百姓脱贫;

  ……

  陈利、樊阳升、陈峰夫妇,还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他们从中直机关、省直机关、县直机关到最基层的乡村,为了同一个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

  普安县全面落实、坚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指挥长制,成立6个工作组、21个专班,在12个乡镇(街道)设一线指挥部,组建了92个村级前沿攻坚队和1450个网格,7442名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持续选优派强第一书记44人、驻村干部1863人,冲锋在前,向贫穷亮剑。

  党员扎根一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迅速提升,一个党员一面旗,冲在一线为引领。

  易地搬迁斩穷根 农民变成新市民

  项鑫说他现在过得很幸福。

  在茶源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布依茶源小镇,他开着一家汤锅店,“一天要找几百块钱。”

  他的老家在大山深处,搬到安置点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住进新家,他不想折腾了,“文化低,跑外面也找不到哪样钱”,他把年轻时候学的手艺——汤锅捡起来。“早就脱贫了!”他说。开心的笑写在脸上。

  梁秀芬说她现在悠闲得很。

  在茶源文化主题公园遇到她,她说:“我天天下午都要带孙子孙女来这里玩。”

  要是在3年前,她可没这份闲心。

  “那时候愁得很。”梁秀芬说,儿子儿媳翻过年一出去打工,就把两个娃娃甩给我,上学路又远,他们一年到头也寄不了好多钱回来。

  “搬来这里后就好了,学校就在路对面,儿子、媳妇也不出去打工了,就在镇上一家手袋厂上班。”梁秀芬说,没想到的是,在安置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也找到了工作,做清洁工,“也不是很累,一个月有1500元。”

  布依茶源小镇是普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入住1882户9093人,配套了超市,医院,场坝,还建有一个小微企业创业园。

  在布依茶源小镇纳茶小区新市民社区服务中心,前来报销药费的、报名参加就业培训的,还有办户口迁移的,人一拨又一拨。在普安各个安置点,都建有这样的新市民服务中心或服务点。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普安县紧紧围绕“五个体系”建设和新市民计划,突出抓好搬迁群众真搬实住、公共服务、就业等重点工作,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的目标。

  医教住房全保障 水电路通财路通

  “我这老毛病一发,以前要跑医院,现在村卫生室就能治疗了。”在普安县鲁沟村,村民李彦高说,“我们村卫生室增加了好多医疗设备。”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硬脉下血肿住院,总共花了5000多元,新农合报下来,自己只掏了500块。”在普安县大坡村,村民杨坐青说,“现在政策真的好。”

  近年来,普安县扎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年时间,投资20亿元,建成农村“组组通”317公里,在崇山峻岭中打通了一条条“连心路”;投入1.7亿元,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8.43万人喝上了“放心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同步实施“三改”,解决了10.3万人住房安全。

  地方发展,教育为本。近年来,普安对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各阶段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并投资12.18亿元建成8所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普安教育,正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

  多措并举促就业 拓宽渠道助增收

  沈光胜夫妇已回到宁波,在老东家港华纸品公司上班了。

  “全靠政府组织的‘返岗直通车’啊!”电话中,他说,“要不然,还不晓得好久才能返岗。”

  沈光胜是地瓜镇木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体残疾,腿脚不便,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负担较重。两年前,经县人社部门牵线,他和爱人到宁波务工。有了稳定工作,一家人生活很快有了起色。

  他是2月28日离开普安返岗工作的。和他一起到宁波的还有400人,乘坐16辆大巴。这是政府组织的“返岗直通车”。

  数据统计,自2月16日以来,通过集中组织输出、引导分散返岗等方式,普安已有4万多农民工顺利返岗就业。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这很不容易。

  在贵州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普安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保障措施,全心全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千方百计送他们返岗。

  就业服务一竿子直插到村。普安县在90多个村(社区)设立招聘点,全面发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村组干部、村级党员、协管员、帮扶干部,在第一时间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并登记台账。同时,县劳动就业部门积极与浙江等对口帮扶地协调,争取更多岗位,并及时把收集来的30多家企业用工信息直接“下”到村(社区)招聘点,组织有外出意向村民点对点选岗,并组织、协调返岗直通车,一批批免费送到岗位地。

  在全力做好劳务输出的同时,普安还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带头能人”等的作用,鼓励群众发展产业,鼓励党员带头创建农村合作社,让更多人就近就地就业。

  年近六旬的吴文琼最近很忙。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关键期,他在青山百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辣椒基地种辣椒。

  “我年纪大,不识字,打工没人要,在这里栽辣子,一天80块钱。”吴文琼说,“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活路,一年到头,在合作社都有事做。”

  普安有34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户19568户82439人,已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力的主渠道之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通过种养专业合作社消化、开发公共服务就业岗位、选聘生态护林员、落实残疾人扶贫岗位等方式,普安已实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1人以上就业或1个以上产业覆盖的目标。

  汇聚力量真扶贫 “友军”倾力献真情

  在脱贫攻坚战中,普安不是孤军奋战。

  公安部、贵州日报报刊社、省工商银行、省建工集团、省现代物流集团、宁波镇海区、贵阳市南明区,还有阿里巴巴集团,各方力量汇聚,为普安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公安部投入帮扶资金5424.3万元,重点帮扶普安教育、医疗等领域。其中,2050万元实施教育提升工程,610万元帮扶青山小学,2750万元实施医疗卫生提升工程。此外,组织17个党支部结对帮扶,投入资金6316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861.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42个……

  镇海与普安,帮扶见真情。2019年,宁波镇海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700万元,支持22个项目建设;引进7家企业,为普安带来2亿元投资;通过劳务输出,3513人找到了新工作……

  贵州日报报刊社充分发挥文军扶贫优势,与普安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普安县“一红一白”扶贫支柱产业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做文章,开展新闻扶贫、文化扶贫、广告扶贫。5年来,《贵州日报》共刊发近100个整版的普安特别策划报道和产业扶贫公益广告;《贵州日报》及其所属媒体矩阵,发布普安各类宣传报道1000余篇/幅/次。同时,还整合100多家各级各类媒体,刊发普安各类新闻宣传稿件1500多篇/幅/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左国辉 通讯员 刘光兰 谢红梅)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普安

攻城拔寨战贫困 砥砺前行谱新篇—— 写在普安退出贫困县序列之际

  • 编辑:六弦浏览:1064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脱贫攻坚,普安出列了!

      3月3日,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我省24个县(区)符合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同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其中,就有普安。

      尽锐出战终迎胜利,普安各族干部群众群情振奋。

      站在新的起点回眸,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难以忘怀;眼望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一幅振兴蓝图正徐徐打开。

      一个党员一面旗 冲在一线为引领

      3月9日,辣子树村,村口响起“突突突、突突突”的摩托车声。

      “陈书记,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村民贺关德又看到他熟悉的陈书记,上前大声招呼。

      “咋不来?帮扶工作还没有结束呢,脱贫不脱帮扶哟。”

      陈书记名叫陈利,贵州日报报刊社派驻辣子树村的第一书记。

      贺关德常年在家务农,认识的人不多,但和这个“摩托书记”很熟。他长子早逝,留下一个年仅8岁的儿子。由于户口是分开的,孩子没有法定监护人,生活没有保障,让贺关德很是揪心。走访中,陈利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跑相关部门申请,帮这个孩子办理了低保。但由于孩子年纪小,无法办理低保发放卡,陈利又骑着他的摩托车,跑镇上的农商行、县里的农商行,依然没有解决,最后和省农商行对接,最终圆满解决了这个难题。随后,他又跑相关部门,完善监护手续,确定由贺关德次子作为孩子的监护人。

      西陇村曾是普安县三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这几天,从公安部下派的村第一书记樊阳升和村五人小组依然在“走村入户”的路上,他们要摸清西陇村减贫对象的底数和脱贫攻坚整村推进情况;

      陈峰和唐春是一对夫妻。2017年9月,陈峰被组织选派担任青山镇黄家坝村第一书记;2018年1月,唐春上任白沙乡大小寨村党支部书记。夫妻俩把年幼的孩子丢给父母,一南一北驻村,带领一方百姓脱贫;

      ……

      陈利、樊阳升、陈峰夫妇,还有许许多多的党员干部,他们从中直机关、省直机关、县直机关到最基层的乡村,为了同一个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

      普安县全面落实、坚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指挥长制,成立6个工作组、21个专班,在12个乡镇(街道)设一线指挥部,组建了92个村级前沿攻坚队和1450个网格,7442名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持续选优派强第一书记44人、驻村干部1863人,冲锋在前,向贫穷亮剑。

      党员扎根一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迅速提升,一个党员一面旗,冲在一线为引领。

      易地搬迁斩穷根 农民变成新市民

      项鑫说他现在过得很幸福。

      在茶源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布依茶源小镇,他开着一家汤锅店,“一天要找几百块钱。”

      他的老家在大山深处,搬到安置点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住进新家,他不想折腾了,“文化低,跑外面也找不到哪样钱”,他把年轻时候学的手艺——汤锅捡起来。“早就脱贫了!”他说。开心的笑写在脸上。

      梁秀芬说她现在悠闲得很。

      在茶源文化主题公园遇到她,她说:“我天天下午都要带孙子孙女来这里玩。”

      要是在3年前,她可没这份闲心。

      “那时候愁得很。”梁秀芬说,儿子儿媳翻过年一出去打工,就把两个娃娃甩给我,上学路又远,他们一年到头也寄不了好多钱回来。

      “搬来这里后就好了,学校就在路对面,儿子、媳妇也不出去打工了,就在镇上一家手袋厂上班。”梁秀芬说,没想到的是,在安置点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也找到了工作,做清洁工,“也不是很累,一个月有1500元。”

      布依茶源小镇是普安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入住1882户9093人,配套了超市,医院,场坝,还建有一个小微企业创业园。

      在布依茶源小镇纳茶小区新市民社区服务中心,前来报销药费的、报名参加就业培训的,还有办户口迁移的,人一拨又一拨。在普安各个安置点,都建有这样的新市民服务中心或服务点。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普安县紧紧围绕“五个体系”建设和新市民计划,突出抓好搬迁群众真搬实住、公共服务、就业等重点工作,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的目标。

      医教住房全保障 水电路通财路通

      “我这老毛病一发,以前要跑医院,现在村卫生室就能治疗了。”在普安县鲁沟村,村民李彦高说,“我们村卫生室增加了好多医疗设备。”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硬脉下血肿住院,总共花了5000多元,新农合报下来,自己只掏了500块。”在普安县大坡村,村民杨坐青说,“现在政策真的好。”

      近年来,普安县扎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年时间,投资20亿元,建成农村“组组通”317公里,在崇山峻岭中打通了一条条“连心路”;投入1.7亿元,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8.43万人喝上了“放心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同步实施“三改”,解决了10.3万人住房安全。

      地方发展,教育为本。近年来,普安对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的各阶段困难学生做到“应助尽助”,并投资12.18亿元建成8所易地扶贫搬迁配套学校。普安教育,正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

      多措并举促就业 拓宽渠道助增收

      沈光胜夫妇已回到宁波,在老东家港华纸品公司上班了。

      “全靠政府组织的‘返岗直通车’啊!”电话中,他说,“要不然,还不晓得好久才能返岗。”

      沈光胜是地瓜镇木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体残疾,腿脚不便,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负担较重。两年前,经县人社部门牵线,他和爱人到宁波务工。有了稳定工作,一家人生活很快有了起色。

      他是2月28日离开普安返岗工作的。和他一起到宁波的还有400人,乘坐16辆大巴。这是政府组织的“返岗直通车”。

      数据统计,自2月16日以来,通过集中组织输出、引导分散返岗等方式,普安已有4万多农民工顺利返岗就业。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这很不容易。

      在贵州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普安县委、县政府采取各种保障措施,全心全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千方百计送他们返岗。

      就业服务一竿子直插到村。普安县在90多个村(社区)设立招聘点,全面发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村组干部、村级党员、协管员、帮扶干部,在第一时间摸清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并登记台账。同时,县劳动就业部门积极与浙江等对口帮扶地协调,争取更多岗位,并及时把收集来的30多家企业用工信息直接“下”到村(社区)招聘点,组织有外出意向村民点对点选岗,并组织、协调返岗直通车,一批批免费送到岗位地。

      在全力做好劳务输出的同时,普安还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带头能人”等的作用,鼓励群众发展产业,鼓励党员带头创建农村合作社,让更多人就近就地就业。

      年近六旬的吴文琼最近很忙。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关键期,他在青山百信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辣椒基地种辣椒。

      “我年纪大,不识字,打工没人要,在这里栽辣子,一天80块钱。”吴文琼说,“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活路,一年到头,在合作社都有事做。”

      普安有34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覆盖贫困户19568户82439人,已成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力的主渠道之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通过种养专业合作社消化、开发公共服务就业岗位、选聘生态护林员、落实残疾人扶贫岗位等方式,普安已实现了有劳动力贫困家庭1人以上就业或1个以上产业覆盖的目标。

      汇聚力量真扶贫 “友军”倾力献真情

      在脱贫攻坚战中,普安不是孤军奋战。

      公安部、贵州日报报刊社、省工商银行、省建工集团、省现代物流集团、宁波镇海区、贵阳市南明区,还有阿里巴巴集团,各方力量汇聚,为普安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

      公安部投入帮扶资金5424.3万元,重点帮扶普安教育、医疗等领域。其中,2050万元实施教育提升工程,610万元帮扶青山小学,2750万元实施医疗卫生提升工程。此外,组织17个党支部结对帮扶,投入资金6316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861.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42个……

      镇海与普安,帮扶见真情。2019年,宁波镇海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700万元,支持22个项目建设;引进7家企业,为普安带来2亿元投资;通过劳务输出,3513人找到了新工作……

      贵州日报报刊社充分发挥文军扶贫优势,与普安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普安县“一红一白”扶贫支柱产业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做文章,开展新闻扶贫、文化扶贫、广告扶贫。5年来,《贵州日报》共刊发近100个整版的普安特别策划报道和产业扶贫公益广告;《贵州日报》及其所属媒体矩阵,发布普安各类宣传报道1000余篇/幅/次。同时,还整合100多家各级各类媒体,刊发普安各类新闻宣传稿件1500多篇/幅/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左国辉 通讯员 刘光兰 谢红梅)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