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满眼荒山,抓把土一捏一把灰,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这就是六年前的望谟县油迈瑶族乡纳王村纳王组;满目青翠,叶繁林茂,幢幢新居掩映其间,一串串金黄芒果花俏立枝头,2019年仅卖芒果一项该组户均收入增长超万元,这是如今的纳王组。
刘清国在果园给种植户讲解芒果花期管护要点
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
地处在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纳王村纳王组,山高、薄种、收成差、日子苦。办法不是没有想过,种油桐、栽梨树、栽油茶,样样都试过,可都不成气候。2014年,省委组织部将油迈瑶族乡列为“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同步小康建设试点乡镇之一,针对当地产业落后的状况,省委组织部组织农技专家到该村调研,任命省农科院热作所副调研员刘清国挂任该乡科技副乡长,目的就是要找到适于这方山水的产业。通过论证,这里年平均19.8摄氏度的气候资源和充沛的降雨,正适于芒果的生长。省委组织部投入帮扶资金197万元,在纳王村落实土地467亩,扶持36户农户种下芒果苗2.5万多株,并在连片的部分芒果基地安装灌溉管道,建蓄水池,为芒果种植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引导农户在芒果地套种花生、黄豆等矮秆作物,发展林下养鸡,以短养长,提高土地利用率。
2016年春季,这批芒果初挂果。经省农科院和省农院专家实地测产,芒果最大的个重1.55公斤,平均个重1公斤,单株产量平均15公斤,当年产芒果5万多公斤,助农增收30多万元。
春早、夏长、秋晚、冬短是纳王村的气候特点,也是望谟县的气候特点,喜光的芒果为纳王村的贫困群众撑起了脱贫致富的“钱袋子”。望谟县委、县政府在实践中看到芒果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路子,在编制《望谟县“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中,将芒果、火龙果、澳洲坚果等特色产业作为沿江一带发展热作“三果”的主要内容,支持和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气候和坡地资源发展精品水果。
二
正是芒果花开时。3月17日,家住桑郎镇八合村白艾组的精准贫困户韦安学正在给芒果花杀虫,忙碌中的他脸上洋溢着欢愉,已年过五旬的他,从来没有感觉日子原来这么有奔头。
从小生在山谷相间的坡地,广种薄收,是韦安学自记事起就看到的生活方式,土地上刨食,靠种玉米,一年辛苦下来,吃饱肚子是最大的奢望。苦过,拼过,但没有多少文化的他,日子仍旧过得紧巴巴的。
三年前,镇里在八合村组织种植芒果,穷怕了的韦安学想种,但又不敢种。想种,是听到油迈乡种芒果的人家都卖得钱了,不敢种一是怕没有技术种不出来,二是没有本钱。
“没有技术,不怕,县里专门有人来培训;没有本钱,更不要怕,把你家坡地拿来入股,每年都能分红。”八合村无公害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黄荣海知道韦安学顾虑后上门说。
“黄荣海是个找钱的能人,只要是他组织,村民不管是种水果还是种菜,都不会亏。他能亲自上门来动员我,我当时就认定种芒果能行,拿出15亩坡地入股的同时,我还将5万元的特惠贷也入股在合作社,两次分红已经得了1万元。”韦安学边忙着打理芒果树,边笑着说。
提起发展芒果产业,黄荣海如数家珍般说,镇里的领导得力,在引导八合村盘活“三块地”的同时,借鉴“三变四化”经验发展产业。合作社在镇里的扶持下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基地”发展模式发展,已有51户群众入股公司,其中28户贫困户每户用5万元特惠贷入股公司,像韦安学一样除了用特惠贷外还有4户人家用土地入股,2017年至2018年,特惠贷入股的韦安学等28户精准扶贫户领到两次分红每户1万元,土地入股的农户产生效益后按照“541”(土地入股农户占5成、公司占4成、村集体占1成)的模式进行收益分成。
吹糠就见米。产业发展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八合村群众对种植芒果积极性高,提出了今年规划发展芒果总面积4000亩的目标。
三
“芒果它不是一个普惠品种,它要求土壤透气,年平均降雨量达到700毫米,并且光照充足,芒果生长所需的条件,望谟恰好都满足。最关键的是望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望谟芒果属于中晚熟品种,比海南、广西的晚20天,比四川攀枝花的早15天,错开了芒果上市期的高峰期,填补了海南、广西和四川芒果市场的空档期,保证了芒果市场价格优势。”说起芒果销售刘清国很专业地解答。
在与记者交谈的同时,刘清国微信提示声一直在响。
见记者有些迟疑,他连忙解释道:“对于芒果种植,农户们还缺少经验,为种植出优质的芒果,科学管护是关键,我们除了在每个示范种植点手把手教外,我还建立了个微信群,农户在种植和管护过程中,遇见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咨询我。”
刘清国说,产业离不开政策支持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为此政府采取了示范带动,农户自愿发展的方式来推动芒果产业,同时通过“三变”,真正让老百姓参与进来。目前芒果种植已经推广到全县的贫困村、水库移民村,在全县的低热河谷乡镇,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截至日前全县芒果种植面积已有5.6万余亩,已挂果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可达60万斤,预计在未来将发展到10万亩规模。
“望谟芒果投放市场后,以香甜一下就打出了名气,在产业形成规模后,我们一是在销售上充分借助网络的连通性和快捷性发展电商;二是做好地理品牌,让‘望谟芒果’形成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辨识度;三是以芒果产业基地为核心,将芒果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望谟县分管产业发展副县长刘鹏说。
阳春三月,站在望谟县桑郎镇八合村的山头,浓郁的芒果花香弥漫在整个山间,香味儿勾起这方百姓致富的希望。(文/图 记者 彭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