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上一周休息一周吗?怎么去了半个月了还不回来,现在又不是在部队了!”妻子在电话里埋怨到,“工作需要啊,老婆,辛苦你再坚持下,衣服变了,职责没变啊,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姚超耐心安抚完老婆,又转身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工作中。
姚超,曾服役于黔西南州消防支队兴义市大队,2018年退伍后,考入兴义高速公路管理处望谟路政执法大队成为一名路政员。脱下了军装,穿上路政制服,从消防到高速公路路政执法,姚超的战场发生了变化,战斗的初衷却没有改变。
任务来了,第一时间就行动
1月28日,姚超接到疫情防控值守命令,当天便加入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跟疫情“斗”了起来,这一干,就持续了15天。
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每天在收费站出入口,协同政府、公安和卫健部门的同志一起对过往的车辆进行严格排查。春节期间,高速公路车流量大,流入地点分布广,做好通行收费站人员的排查工作,对控制疫情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的每一辆车,除了人员体温的测量,还要核实户籍地、出发地、目的地,询问近来接触的人员大概范围。排查从拦车开始,姚超总是第一个起身,这是做消防员时期养成的习惯,任务来了,第一时间就行动。通过核实司乘人员证件信息、询问行车轨迹、结合随车携带物品,通行数据等信息,综合判断车辆的风险情况,只有疫情防控小组有了把握,车辆才能离开。
“总会有对疫情不够关注了解的人,更有不少存在侥幸心理的人,我们做得仔细点,就是为了减少这部分的传播可能,不能让更多的人为这样的错误买单。”姚超总是这样叮嘱一起防控疫情的同事,他自身更加敏锐,在工作中总是能发现潜在的隐患和问题。在蔗香收费站值守时,有一辆外地牌照的小汽车以给镇里某单位检修设备为由下站,却没有相关的证明,又以手机没电、时间紧为由,表示联系不上单位,但需要及时前往检修,细心的姚超,强烈要求驾驶员打开后备箱,在后备箱的防水垫下姚超发现了不少鱼竿、饵料等钓鱼装备,车上却没有一点跟检修设备相关的东西,姚超判断这是一名去蔗香码头钓鱼的游客。经过多次的询问、沟通,这名游客承认自己来此地的目的,经过劝说,这名驾驶员调转车头,原路返回,并承诺将多居家,少外出。
可能不是一名好丈夫,但一定是一名好党员
因人力有限,姚超和同事除了负责疫情防控工作,还需完成每天相应的业务工作,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经过大家讨论,调整了日常巡路工作的时间和巡路人员,保证巡路同志的负责路段和所在值守点在一个方向。姚超和同事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完成上行线的巡查,接着赶到所负责的值守点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下午车流量减少,再对下行线进行排查。遇到特殊情况,必须马上着手处理完成,一旦有工作累积就会完全打乱整个工作计划。
2月8号下午五点多,姚超和同事在罗望高速下行线巡查,在罗望高速下行K362+600处,村名将大量的垃圾放在路边焚烧,产生的浓烟蔓延在方圆1公里的范围内。附近没找到烧火人,姚超只能自行想办法灭火,焚烧地点在一个不能站立的高斜坡上,姚超在附近找到一根很重的木材,抱着它将可燃物拨开,再用一串树枝,将火扑灭。灭火后,姚超及时跟村委进行联系,做了相关照片采集,回到大队上,已是晚上8点多,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姚超快速吃碗泡面,将今天的巡查后续工作完成,晚上11点30分才躺下休息。这段时间以来,姚超每天都会忙活到这个时候。
临睡前,姚超会跟妻子视频通话,聊聊近况,再看看儿子的睡样,妻子很少埋怨他不着家,只是在通话结束前提醒他“保护好自己”,也正因为这样,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可能不是一名好丈夫,但一定是一名好党员”。
“一直都是好样的。”
2月2日晚,蔗香收费站下起了大雨,大家都缩到雨棚下,一辆车从收费站驶出,大家在四处寻找遮雨工具,姚超却毫不犹豫地走了出去,拦车、检查证件及行李、询问行车轨迹,登记查车台账一气呵成,雨很大,气温很低,冰冷的雨水淹着领口灌进去,回到大队后,姚超的雨衣已经可以拧出了水。同事都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不愿干的事,他都会抢着干。”他老说这是当消防员时期养成的习惯,“以前有灾害的时候我们都是冲在最前面,现在有了疫情,也不会退缩”。
在部队的时候,在多次抢险救灾任务中,他因良好的业务素质和积极的态度,是战友中的楷模和学习榜样。现在,在路政岗位上,他依然是大家的榜样。在2月6日晚,姚超还在值守点坚守,曾经的战友们发起了集体视频聊天,在得知这么晚他还在疫情防控岗位上时,大家都说:“超,你一直是好样的!”(杨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