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天马山下的 忠诚卫士 —— 记望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

更新:2019-12-4 10:43|编辑:六弦|浏览:3214|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那个深夜,在街头伺机“下手”的人没想到,身后早已有几双眼睛盯着他。那个与家人走失的小孩,也许不会忘记,孤独无助时手心 ...
  那个深夜,在街头伺机“下手”的人没想到,身后早已有几双眼睛盯着他。那个与家人走失的小孩,也许不会忘记,孤独无助时手心里传来的温暖。


警营活动

  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一些人蠢蠢欲动,制造喧嚣;也有一些人,严阵以待,守护安宁。


夜间巡逻

  2013年,望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成立,目前有6名民警和150名辅警,分为三个普通中队和一个天马突击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却扛起了县城巡逻防控与应急处突的责任和担当。

  小城的“守夜人”

  “长夜来临,守望开始,至死方休……我是黑暗中的刀剑,城墙上的岗哨。我是御寒的火焰,启明的光线,醒世的号角,护国的盾牌。”《冰与火之歌》里,有一个虚构的“守夜人”角色。对于特(巡)警大队的队员来说,相似之处在于,夜幕降临,他们继续出发。

  晚上七点半,天色已黑,一辆辆巡逻车,从县公安局出发,驶向县城的各条街道。车内的队员,紧盯着视线内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个人,同时,还要根据县局指挥中心的指令,随时反应,快速出警。

  “我们遇到过有人骑着摩托车行进,但并没插钥匙的情况,经过盘查,证实那辆摩托车是偷来的。所以我们在车巡时,会观察得比较细致。”天马突击队队长杨通烨说。曾经的案例,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即便坐在车里,也会认真观察来往的车辆和行人。

  天马突击队是一支“尖刀”中队。与其他中队相比,他们的装备不同,训练强度更大,承担的责任更重;相同的是,每天的巡逻,他们也会参与。

  大队每天的值班,分为正班和副班,正副班交替巡逻,确保城区白天见警员、晚上见警灯。

  “警便联动”是一个有效的治安防控模式,除了车巡和步巡,便衣组会对背街小巷,进行蹲点查缉,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犯罪份子的作案空间,有效打击违法犯罪。

  “着装巡逻太扎眼,有时候那些人看见警车一来就散了,很难起到作用。”副大队长曹俊谈及开展便衣巡逻的原因。

  每天晚上,队员们会换上便装,骑着摩托车在县城里巡逻,遇到可疑的人员和车辆,就上前盘查。

  2019年上半年,特(巡)警大队共缴获钢管4根、甩棍1根、管制刀具29把。这些东西,多是便衣组在盘查中缴获的。刀具的主人很多都是深夜在街头闲逛的青年,对于这些人来说,携带管制刀具,是比读书更“酷”、更有“安全感”的事。

  黑夜不会包容黑暗,违法犯罪分子,终会被法律制裁。

  9月24日晚,便衣组在平郎安置区,发现一辆被盗的蓝白色轻骑铃木牌摩托车,于是进行蹲守,三小时后,成功抓获2名嫌疑人罗某和罗某春。

  10月27日晚,5名社会青年盗窃摩托车后逃窜,大队队员在城区野猫沟桥头,将嫌疑人拦截并抓获。

  2019年1月至11月,特(巡)警大队共破获盗窃摩托车现行案件20起,追回被盗摩托车20辆,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

  群众的“贴心人”

  铁面无私惩邪恶,铁血柔情护百姓。

  “不要哭,不要哭,你和妈妈在什么地方分开的?叔叔带你去找妈妈。”4月30日晚,望谟县文化广场移动警务室正式启用的第一天,曹俊打开警务室的门不到半小时,就有群众送来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男孩,了解得知,这个小男孩在广场和母亲走散了。

  小男孩一直在哭,只说和妈妈在广场玩,其他的都不知道。曹俊就牵着小男孩,带着队员一起,到广场附近寻找小男孩的母亲。当走到广场旁边的喷水池处时,小男孩终于看见自己的妈妈,冲过去抱住了她。

  晚饭后,县城的群众大都喜欢到文化广场散步。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县公安局在文化广场主要入口处,设立了移动警务室,每天晚上七点到十一点,队员都会到移动警务室执勤。

  队员岑启招说:“在这里遇到最多的就是小孩走失,特别是夏天,大家都喜欢来广场玩,就爱出现这种事。”

  当有人将走失的小孩,送到移动警务室时,执勤的队员会带着小孩到他们和家人走散的地方寻找,“如果找不到,我们会把孩子的照片发到工作群里,有人报警,核实之后才能把孩子带走。”队员王小勇解释道。

  群众需要的时候,队员们都会在。

  6月22日,大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环城路一六八宾馆后面,有一老人不慎掉入路旁深沟”。就近巡逻的队员,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一位老人横躺在离地约两米的深沟里。

  “老人家,你还能动不?有没有哪里受伤?不要怕哈,我们会拉你上来的。”他们一边安慰老人,一边互相配合,最终将老人成功解救。

  打击犯罪责无旁贷,服务群众义无反顾。今年以来,特(巡)警大队共调解群众纠纷34起,救助群众105起。

  警营的“追梦人”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曾在部队服役的一中队队长杨昌琪,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我在部队的训练,可以这样说,但在特警队,应该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我们平时训练的内容,大部分能在执勤时派上用场。”

  擒敌拳、盾牌术、人员盘查等,都是队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让他们在警务实战中,发挥最大优势。

  “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我们还会对抓捕、反恐防暴、武装查缉等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于天马突击队的队员来说,他们的训练比其他中队的队员更加辛苦。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三点到五点半,都是他们的训练时间。

  “不累是假的,可是每次抓到嫌疑人,会很自豪,会觉得平时的训练很重要。”突击队员王辉说。

  虽然职责分工和训练模式存在差异,但大队的每一个队员,都对同事拥有同样的感情,那就是“战友情”。

  “在工作上,我们是交叉执勤,每晚都会和其他中队的人一起,哪个队有需要,大家都会去帮忙,不会说我做我的就不管你。工作之余,我们会约着打篮球,有时也会聚餐。”杨通烨说。

  每到“八一”建军节和春节,队里都会组织文体活动,还会不定期组织技能比赛,通过设置奖项奖品,提升队员的积极性。

  队员们有这个年纪所有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他们血气方刚,热血澎湃。但是,冷静才标志着成熟。

  “我们每周二都有例会,完善和总结上周的工作,还会让他们学习规范执法的有关知识,比如在执法中怎么和群众交流。”大队长潘贵文介绍。

  进入大队一年多,22岁的骆小抢,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忍耐。“有时候盘查,会遇到那种不理解的群众,人家生气我不能生气,我必须好好解释。脾气发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是本事。”

  除了让队员提升业务能力,心理和情绪上的波澜,大队民警也十分关注。“我们会开谈心交心会,倾听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平时有问题,也会慢慢开导他们。”潘贵文说。

  特(巡)警大队成立至今,潘贵文一直担任大队长,他看着这支队伍逐渐强大,也见证着大队给县城治安带来的改变,“我觉得这些年的变化,主要是县城发案率在逐渐减少,城区的见警率也提高了。”

  岁月荏苒,望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依然坚持增强战斗力,健全处警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巡逻防控力度,用行动捍卫一方水土,保护一方百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望谟

天马山下的 忠诚卫士 —— 记望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

  • 编辑:六弦浏览:3214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那个深夜,在街头伺机“下手”的人没想到,身后早已有几双眼睛盯着他。那个与家人走失的小孩,也许不会忘记,孤独无助时手心里传来的温暖。


    警营活动

      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一些人蠢蠢欲动,制造喧嚣;也有一些人,严阵以待,守护安宁。


    夜间巡逻

      2013年,望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成立,目前有6名民警和150名辅警,分为三个普通中队和一个天马突击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却扛起了县城巡逻防控与应急处突的责任和担当。

      小城的“守夜人”

      “长夜来临,守望开始,至死方休……我是黑暗中的刀剑,城墙上的岗哨。我是御寒的火焰,启明的光线,醒世的号角,护国的盾牌。”《冰与火之歌》里,有一个虚构的“守夜人”角色。对于特(巡)警大队的队员来说,相似之处在于,夜幕降临,他们继续出发。

      晚上七点半,天色已黑,一辆辆巡逻车,从县公安局出发,驶向县城的各条街道。车内的队员,紧盯着视线内的每一辆车和每一个人,同时,还要根据县局指挥中心的指令,随时反应,快速出警。

      “我们遇到过有人骑着摩托车行进,但并没插钥匙的情况,经过盘查,证实那辆摩托车是偷来的。所以我们在车巡时,会观察得比较细致。”天马突击队队长杨通烨说。曾经的案例,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即便坐在车里,也会认真观察来往的车辆和行人。

      天马突击队是一支“尖刀”中队。与其他中队相比,他们的装备不同,训练强度更大,承担的责任更重;相同的是,每天的巡逻,他们也会参与。

      大队每天的值班,分为正班和副班,正副班交替巡逻,确保城区白天见警员、晚上见警灯。

      “警便联动”是一个有效的治安防控模式,除了车巡和步巡,便衣组会对背街小巷,进行蹲点查缉,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犯罪份子的作案空间,有效打击违法犯罪。

      “着装巡逻太扎眼,有时候那些人看见警车一来就散了,很难起到作用。”副大队长曹俊谈及开展便衣巡逻的原因。

      每天晚上,队员们会换上便装,骑着摩托车在县城里巡逻,遇到可疑的人员和车辆,就上前盘查。

      2019年上半年,特(巡)警大队共缴获钢管4根、甩棍1根、管制刀具29把。这些东西,多是便衣组在盘查中缴获的。刀具的主人很多都是深夜在街头闲逛的青年,对于这些人来说,携带管制刀具,是比读书更“酷”、更有“安全感”的事。

      黑夜不会包容黑暗,违法犯罪分子,终会被法律制裁。

      9月24日晚,便衣组在平郎安置区,发现一辆被盗的蓝白色轻骑铃木牌摩托车,于是进行蹲守,三小时后,成功抓获2名嫌疑人罗某和罗某春。

      10月27日晚,5名社会青年盗窃摩托车后逃窜,大队队员在城区野猫沟桥头,将嫌疑人拦截并抓获。

      2019年1月至11月,特(巡)警大队共破获盗窃摩托车现行案件20起,追回被盗摩托车20辆,抓获犯罪嫌疑人46人。

      群众的“贴心人”

      铁面无私惩邪恶,铁血柔情护百姓。

      “不要哭,不要哭,你和妈妈在什么地方分开的?叔叔带你去找妈妈。”4月30日晚,望谟县文化广场移动警务室正式启用的第一天,曹俊打开警务室的门不到半小时,就有群众送来一个约莫三四岁的小男孩,了解得知,这个小男孩在广场和母亲走散了。

      小男孩一直在哭,只说和妈妈在广场玩,其他的都不知道。曹俊就牵着小男孩,带着队员一起,到广场附近寻找小男孩的母亲。当走到广场旁边的喷水池处时,小男孩终于看见自己的妈妈,冲过去抱住了她。

      晚饭后,县城的群众大都喜欢到文化广场散步。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县公安局在文化广场主要入口处,设立了移动警务室,每天晚上七点到十一点,队员都会到移动警务室执勤。

      队员岑启招说:“在这里遇到最多的就是小孩走失,特别是夏天,大家都喜欢来广场玩,就爱出现这种事。”

      当有人将走失的小孩,送到移动警务室时,执勤的队员会带着小孩到他们和家人走散的地方寻找,“如果找不到,我们会把孩子的照片发到工作群里,有人报警,核实之后才能把孩子带走。”队员王小勇解释道。

      群众需要的时候,队员们都会在。

      6月22日,大队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环城路一六八宾馆后面,有一老人不慎掉入路旁深沟”。就近巡逻的队员,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一位老人横躺在离地约两米的深沟里。

      “老人家,你还能动不?有没有哪里受伤?不要怕哈,我们会拉你上来的。”他们一边安慰老人,一边互相配合,最终将老人成功解救。

      打击犯罪责无旁贷,服务群众义无反顾。今年以来,特(巡)警大队共调解群众纠纷34起,救助群众105起。

      警营的“追梦人”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曾在部队服役的一中队队长杨昌琪,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我在部队的训练,可以这样说,但在特警队,应该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我们平时训练的内容,大部分能在执勤时派上用场。”

      擒敌拳、盾牌术、人员盘查等,都是队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让他们在警务实战中,发挥最大优势。

      “除了基础的体能训练,我们还会对抓捕、反恐防暴、武装查缉等进行针对性训练。”对于天马突击队的队员来说,他们的训练比其他中队的队员更加辛苦。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三点到五点半,都是他们的训练时间。

      “不累是假的,可是每次抓到嫌疑人,会很自豪,会觉得平时的训练很重要。”突击队员王辉说。

      虽然职责分工和训练模式存在差异,但大队的每一个队员,都对同事拥有同样的感情,那就是“战友情”。

      “在工作上,我们是交叉执勤,每晚都会和其他中队的人一起,哪个队有需要,大家都会去帮忙,不会说我做我的就不管你。工作之余,我们会约着打篮球,有时也会聚餐。”杨通烨说。

      每到“八一”建军节和春节,队里都会组织文体活动,还会不定期组织技能比赛,通过设置奖项奖品,提升队员的积极性。

      队员们有这个年纪所有年轻人的激情和梦想,他们血气方刚,热血澎湃。但是,冷静才标志着成熟。

      “我们每周二都有例会,完善和总结上周的工作,还会让他们学习规范执法的有关知识,比如在执法中怎么和群众交流。”大队长潘贵文介绍。

      进入大队一年多,22岁的骆小抢,觉得自己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了忍耐。“有时候盘查,会遇到那种不理解的群众,人家生气我不能生气,我必须好好解释。脾气发出来是本能,压下去是本事。”

      除了让队员提升业务能力,心理和情绪上的波澜,大队民警也十分关注。“我们会开谈心交心会,倾听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平时有问题,也会慢慢开导他们。”潘贵文说。

      特(巡)警大队成立至今,潘贵文一直担任大队长,他看着这支队伍逐渐强大,也见证着大队给县城治安带来的改变,“我觉得这些年的变化,主要是县城发案率在逐渐减少,城区的见警率也提高了。”

      岁月荏苒,望谟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依然坚持增强战斗力,健全处警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巡逻防控力度,用行动捍卫一方水土,保护一方百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