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义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义

兴义市岔米坝区: 大季小季两不误 烟菜轮作双丰收

更新:2019-11-20 11:12|编辑:六弦|浏览:1282|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在岔米坝区烟菜轮作区里,绿油油的蔬菜充满了丰收的希望。  近日,记者在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坝区放眼望去,宽阔的大坝仿佛 ...
  在岔米坝区烟菜轮作区里,绿油油的蔬菜充满了丰收的希望。

  近日,记者在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坝区放眼望去,宽阔的大坝仿佛铺上了绿“地毯”,甜菜心、长寿仁豌豆、大头菜、菠菜、豌豆尖等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三五成群的菜农们在田地里忙碌,笑容绽放脸庞,欢声笑语荡漾。

  岔米坝区距兴义市中心城区28公里,涉及白碗窑镇大水井村、岔米村两个村,有农户358户1662人。“实施农业产业化好,大伙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岔米村村委会副主任李作向感触颇深。

  对照“八要素”,大力调结构,白碗窑镇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及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烤烟+蔬菜”产业发展为示范,形成具有山地特色的“珍珠串联式”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山货“泉涌”层出不穷,农户增收明显。

  这几天,岔米村一组组长兰忠权十分忙碌,他和10余名工人正在自家种植的30余亩长寿仁豌豆地里开展挂线上线工作。“豌豆苗已经长出来了,现在就得把线拉好,让豌豆枝条能攀附生长。”兰忠权说,这样可以增加农作物光照、防止病虫害产生,增加豌豆荚采收次数和产量。

  兰忠权还是已有9年种烟史的烤烟种植大户,近年来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80余亩烤烟,去年实现烟叶种植收入38万余元。

  “以前,烤烟采收后土地就一直空着,沿袭着‘大季种烟小季荒’的惯例。”兰忠权告诉记者,去年他在政府的引导下,小季试种了大头菜等蔬菜,仅此一项就增收了近10万元。

  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今年,兰忠权种了30余亩长寿仁豌豆,预计增收10余万元。

  记者在岔米坝区“烟+菜”核心种植区看到,田地里到处是村民们在挂线上线的身影,村民们拉开线圈,把白线缠绕在烟秆上,线条不停交错,很快一排排“线阵”就已成型。

  “我家的长寿仁豌豆上线工作快完工了,看他们干得多麻溜!”岔米村村民吴政昌笑着说,今年他家种烟毛收入达到35万元,再靠着这季种下的18亩豌豆,还能再增收几万元。

  以前种烤烟,村民们收入不错,但如何在原有产出基础上增收增效,改变种植结构单一的状况,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去年初,全省掀起的农村产业革命,让白碗窑镇找到了方向。

  结合烤烟种植的成熟经验,实施“烤烟+蔬菜”轮作增加村民收入。当地党委、政府在与企业、合作社、烤烟种植大户、群众代表等共同商议决定,充分利用烟地茬口季节和剩余肥力发展蔬菜种植,在岔米村建成3000亩“烤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在烟秆留存较好的烟地,以烟秆为天然支架,在原有烟垄上种植长寿仁豌豆;在烟秆不好的烟地种植大头菜、儿菜、白菜等。2018年,白碗窑镇大头菜亩产2.3吨,按照每公斤1.2元计算,每亩收益2700余元;长寿仁豌豆亩产1.26吨,按照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收益达3700元。

  兰忠权算了一笔账,政府引导合作社种植长寿仁豌豆,可以利用烤烟没吸收完的肥料和地膜,减少支架、打地、肥料的开支,每亩地可节约1200元左右的成本。

  同时,豌豆种植和采收需要不少劳动力,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务工机会,采收后豌豆剩余物质可做绿肥,实现了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因地制宜找准了产业发展之路,咱们坝区农民家家户户的‘钱袋子’更鼓了,这个‘烟+菜’产业选得好!”兰忠权感叹。

  在岔米坝区另一边的烟菜轮作区,一片绿油油的甜菜心长势喜人,10余名工人正在田地里采摘新鲜的菜心。

  “这些采摘下来的蔬菜很快就要运往广东等地销售,销路完全不用愁。”兴毫农业公司田间管理员王国周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在岔米坝区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甜菜心,8月中旬撒种,10月就开始采收,预计一季可持续产出3个多月。

  岁的郭光慧从早上7时就开始在地里割菜心。“今天已割了100多斤了,一天下来能收割300斤左右,每斤收入4毛,每天的收入能有100余元。”郭光慧笑着说,割菜心还是个技术活,每一框里的菜心大小都得差不多,尾部也要削齐整,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

  “针对当地村民种植的长寿仁豌豆、大头菜、豌豆尖等蔬菜,我们积极完善产销对接机制,通过政企合作、农校对接等方式,以销定产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坝区群众持续增收。”白碗窑镇副镇长徐飞告诉记者。

  如今,岔米坝区的兴义市绿益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兴义鸿鑫农业公司和云南通海亚盛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以每斤1.5元的保底价格收购长寿仁豌豆,保住农户种植利益。同时,依托市级农产品交易平台和泉涌配送中心配送链条,深入推进农产品“十进”工作,确保种出来的长寿仁豌豆、大头菜等菜品上市后能畅通销往学校、超市和农贸市场。

  目前,坝区蔬菜主要远销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因产销链接稳定,有时批发价高达每斤6元,产品供不应求。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我们牢牢把握‘八要素’,岔米坝区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争取早日实现岔米坝区山地烟叶绿色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徐飞信心十足。(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 义)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兴义

兴义市岔米坝区: 大季小季两不误 烟菜轮作双丰收

  • 编辑:六弦浏览:1282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在岔米坝区烟菜轮作区里,绿油油的蔬菜充满了丰收的希望。

      近日,记者在兴义市白碗窑镇岔米坝区放眼望去,宽阔的大坝仿佛铺上了绿“地毯”,甜菜心、长寿仁豌豆、大头菜、菠菜、豌豆尖等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三五成群的菜农们在田地里忙碌,笑容绽放脸庞,欢声笑语荡漾。

      岔米坝区距兴义市中心城区28公里,涉及白碗窑镇大水井村、岔米村两个村,有农户358户1662人。“实施农业产业化好,大伙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岔米村村委会副主任李作向感触颇深。

      对照“八要素”,大力调结构,白碗窑镇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及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以“烤烟+蔬菜”产业发展为示范,形成具有山地特色的“珍珠串联式”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山货“泉涌”层出不穷,农户增收明显。

      这几天,岔米村一组组长兰忠权十分忙碌,他和10余名工人正在自家种植的30余亩长寿仁豌豆地里开展挂线上线工作。“豌豆苗已经长出来了,现在就得把线拉好,让豌豆枝条能攀附生长。”兰忠权说,这样可以增加农作物光照、防止病虫害产生,增加豌豆荚采收次数和产量。

      兰忠权还是已有9年种烟史的烤烟种植大户,近年来通过流转土地种植了80余亩烤烟,去年实现烟叶种植收入38万余元。

      “以前,烤烟采收后土地就一直空着,沿袭着‘大季种烟小季荒’的惯例。”兰忠权告诉记者,去年他在政府的引导下,小季试种了大头菜等蔬菜,仅此一项就增收了近10万元。

      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今年,兰忠权种了30余亩长寿仁豌豆,预计增收10余万元。

      记者在岔米坝区“烟+菜”核心种植区看到,田地里到处是村民们在挂线上线的身影,村民们拉开线圈,把白线缠绕在烟秆上,线条不停交错,很快一排排“线阵”就已成型。

      “我家的长寿仁豌豆上线工作快完工了,看他们干得多麻溜!”岔米村村民吴政昌笑着说,今年他家种烟毛收入达到35万元,再靠着这季种下的18亩豌豆,还能再增收几万元。

      以前种烤烟,村民们收入不错,但如何在原有产出基础上增收增效,改变种植结构单一的状况,成为当地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去年初,全省掀起的农村产业革命,让白碗窑镇找到了方向。

      结合烤烟种植的成熟经验,实施“烤烟+蔬菜”轮作增加村民收入。当地党委、政府在与企业、合作社、烤烟种植大户、群众代表等共同商议决定,充分利用烟地茬口季节和剩余肥力发展蔬菜种植,在岔米村建成3000亩“烤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在烟秆留存较好的烟地,以烟秆为天然支架,在原有烟垄上种植长寿仁豌豆;在烟秆不好的烟地种植大头菜、儿菜、白菜等。2018年,白碗窑镇大头菜亩产2.3吨,按照每公斤1.2元计算,每亩收益2700余元;长寿仁豌豆亩产1.26吨,按照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收益达3700元。

      兰忠权算了一笔账,政府引导合作社种植长寿仁豌豆,可以利用烤烟没吸收完的肥料和地膜,减少支架、打地、肥料的开支,每亩地可节约1200元左右的成本。

      同时,豌豆种植和采收需要不少劳动力,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多务工机会,采收后豌豆剩余物质可做绿肥,实现了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因地制宜找准了产业发展之路,咱们坝区农民家家户户的‘钱袋子’更鼓了,这个‘烟+菜’产业选得好!”兰忠权感叹。

      在岔米坝区另一边的烟菜轮作区,一片绿油油的甜菜心长势喜人,10余名工人正在田地里采摘新鲜的菜心。

      “这些采摘下来的蔬菜很快就要运往广东等地销售,销路完全不用愁。”兴毫农业公司田间管理员王国周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在岔米坝区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甜菜心,8月中旬撒种,10月就开始采收,预计一季可持续产出3个多月。

      岁的郭光慧从早上7时就开始在地里割菜心。“今天已割了100多斤了,一天下来能收割300斤左右,每斤收入4毛,每天的收入能有100余元。”郭光慧笑着说,割菜心还是个技术活,每一框里的菜心大小都得差不多,尾部也要削齐整,这样才能卖出好价钱。

      “针对当地村民种植的长寿仁豌豆、大头菜、豌豆尖等蔬菜,我们积极完善产销对接机制,通过政企合作、农校对接等方式,以销定产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促进坝区群众持续增收。”白碗窑镇副镇长徐飞告诉记者。

      如今,岔米坝区的兴义市绿益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兴义鸿鑫农业公司和云南通海亚盛公司签订了收购协议,以每斤1.5元的保底价格收购长寿仁豌豆,保住农户种植利益。同时,依托市级农产品交易平台和泉涌配送中心配送链条,深入推进农产品“十进”工作,确保种出来的长寿仁豌豆、大头菜等菜品上市后能畅通销往学校、超市和农贸市场。

      目前,坝区蔬菜主要远销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地,因产销链接稳定,有时批发价高达每斤6元,产品供不应求。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我们牢牢把握‘八要素’,岔米坝区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争取早日实现岔米坝区山地烟叶绿色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徐飞信心十足。(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 义)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