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望谟补齐农村医疗“四块短板”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

更新:2019-10-18 09:23|编辑:六弦|浏览:3344|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近年来,望谟县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补齐农村医疗“四块短板”,扎实解决老百 ...
  近年来,望谟县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补齐农村医疗“四块短板”,扎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进一步优化老百姓医疗健康服务,全力打好医疗保障硬仗。

  补齐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抢抓各种帮扶机遇,多渠道整合财政、扶贫等资金,加大对农村医疗房屋建设、设备购置、配套设施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建好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有效解决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的问题。目前,投入408万元对156个行政村卫生室进行升级维修和配备标准化设施设备;投入465万元推进1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五个全面建成”建设,达到互联互通功能。

  补齐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短板,让老百姓有医生看病。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培养和招聘医疗人才,实行人才交流、轮岗和支援相结合的人员交流机制,下沉21 名医技人员到乡镇开展诊疗服务。研究制定乡村医生人才招入、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养老保障等政策措施,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激活村医内生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老百姓“有医生看病”的问题。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职业医师,164个行政村卫生室均有村医或由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轮岗派驻坐诊。

  补齐农村医疗就诊方式短板,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账单“一单清”等制度,对贫困人口的21类27种大病实行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定单病种收费标准。认真落实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医疗保障扶贫政策,解决老百姓能“看得起病”的问题。2019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3588人(次),实行住院病人“一站式”结算4611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260余万元,补偿医疗费用2060余万元。

  补齐农村医疗医技水平短板,让老百姓能看得好病。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盘活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邀请省、州等医疗专家到县开展义诊、培训等活动,并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通过派遣医疗专家、开展医疗帮扶、实施人才培养、组织科研教学等措施,推动医联体加速发展。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轮流到余姚市、贵阳市等地的医疗机构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解决老百姓“能看得好病”的问题。2019上半年,选派32名医技人员到余姚市人民医院进行专科学习。(王涛)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望谟

望谟补齐农村医疗“四块短板” 解决老百姓“看病难”

  • 编辑:六弦浏览:3344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近年来,望谟县深入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补齐农村医疗“四块短板”,扎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进一步优化老百姓医疗健康服务,全力打好医疗保障硬仗。

      补齐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抢抓各种帮扶机遇,多渠道整合财政、扶贫等资金,加大对农村医疗房屋建设、设备购置、配套设施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建好农村医疗基础设施,有效解决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的问题。目前,投入408万元对156个行政村卫生室进行升级维修和配备标准化设施设备;投入465万元推进1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五个全面建成”建设,达到互联互通功能。

      补齐农村医疗队伍建设短板,让老百姓有医生看病。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培养和招聘医疗人才,实行人才交流、轮岗和支援相结合的人员交流机制,下沉21 名医技人员到乡镇开展诊疗服务。研究制定乡村医生人才招入、量化考核、奖惩机制、养老保障等政策措施,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激活村医内生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老百姓“有医生看病”的问题。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职业医师,164个行政村卫生室均有村医或由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轮岗派驻坐诊。

      补齐农村医疗就诊方式短板,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账单“一单清”等制度,对贫困人口的21类27种大病实行定点医院、定诊疗方案、定单病种收费标准。认真落实大病专项救治政策、医疗保障扶贫政策,解决老百姓能“看得起病”的问题。2019上半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3588人(次),实行住院病人“一站式”结算4611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260余万元,补偿医疗费用2060余万元。

      补齐农村医疗医技水平短板,让老百姓能看得好病。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盘活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邀请省、州等医疗专家到县开展义诊、培训等活动,并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通过派遣医疗专家、开展医疗帮扶、实施人才培养、组织科研教学等措施,推动医联体加速发展。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定期轮流到余姚市、贵阳市等地的医疗机构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技术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解决老百姓“能看得好病”的问题。2019上半年,选派32名医技人员到余姚市人民医院进行专科学习。(王涛)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