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玮是望谟县边饶镇唯一的女支书,2007年12月任边坝村支部书记,一干就是十二年。用赵玮自己的话说:“我喜欢这份工作,我们都是村寨发展的见证者;我愿意守在村里,用微薄的力量一点一点改变我的家乡。”
搬出大山追求新市民生活
“不搬,要搬你一个人搬。我和娃娃守在老家,你爱搬哪就搬哪!”边坝村原村副主任张汗,家庭符合搬迁条件,愿意搬迁到义龙马别新社区,却遭到妻子王艳的极力反对,她担忧搬出去了怎么生活,靠什么营生。而王艳,正是赵玮的亲表妹。
“自家亲戚赶上国家好政策,不搬吧,错过机会可惜。怎么才能说服两口子统一意见,和和气气搬出大山?”赵玮辗转反侧。
“表妹,妹夫想搬到义龙,有他的道理。两个娃娃读书,不管搬不搬,早晚都要送到城里去。如果搬,城里社区有学校,娃娃周末回家方便,一家人可以坐一起吃顿热乎饭。你们也可以安心在城里找工作,在老家靠种点地养娃,恐怕不现实。”经过赵玮几番劝说,王艳总算想通了。于是,张汗一家五口人搬到马别社区125平方米的新家,孩子读书不用租房,张汗应聘了当地银行保安,一个月拿2500元左右的工资,王艳接点零工,一家老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边坝村像张汗家这样的“亲戚”搬迁户不在少数。动员搬迁工作刚开始时,村民大部分持反对态度,对搬出去的新生活不敢想、不接受。看着大家伙在国家好政策面前无动于衷,赵玮急了,立刻召集村组干部商量,由村组干部带头,符合条件的积极搬,不符合的动员亲朋好友先搬,牢牢抓住好机会,带领边坝村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一批”,引导群众走出贫困。
抓住机会搬出大山,就是抓住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最终,边坝村2017年跨区域搬迁义龙试验区总任务126户634人,选房128户636人,入住65户328人;2018年搬望谟县城17户79人。
发展养殖从产业上寻求出路
“说来惭愧,村里的工作做了那么多年,成规模的产业几乎没有,这样下去绝对不行!”赵玮说。边坝村无产业的短板始终压在赵玮和两位村主任的心头。
“咱们村闲置土地较多,村民也都会养猪,也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含量,正好现在上级有养猪项目,我觉得养猪比较实际。”经商量,赵玮提出的产业意见与村主任张泽席、副主任胡云来一拍即合,实现边坝村产业零规模的突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说罢便做,三人分头,租地10亩,建圈2800平方米,成立边坝村利民种养殖合作社,引进猪仔400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450人。并充分利用镇里下达的专项扶贫资金194万元,以“合作社+贫困户+扶贫项目”的模式,贫困户占股8%、村集体占1%、合作社占91%的资金分红模式,开启产业扶贫之路。期间,贫困户除占股部分外,还承包了养殖场砌墙、刷粉、挖沟、喂食等一系列工作。左脚轻度残疾,不便外出务工的村民杨秀志就到了养殖场工作,工作勤恳的她,每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
两年分红,贫困户每户获得1600元的分红,大家心里乐开了花。尝到“甜头”后,村两委决定再次以“合作社+贫困户+扶贫项目”的模式,引进养鸡大户,成立边坝村仁斌种养殖合作社,养鸡5000多羽,带动贫困户27户,2018年每户分红1000元。
全心全意为全村乡亲谋福祉
边坝村地处西北角,距县城80余公里,离集镇18公里,村组分散,组与组之间最远的有16公里,道路崎岖,坑洼不平,村民外出不便。全村百姓对道路修缮翘首以盼,赵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赵玮任边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看着边坝村纳佑组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她想,必须让纳佑的群众能有一条好的路可以走!
于是,赵玮通过组织村民自筹,纳佑组终于通了第一条通组公路。之后经多方帮助,她又争取到全村通组道路硬化,全面开工建设拢旦山、黄家田组四条通组公路,共10.78公里,2018年初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246户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方便了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通路当天,乡亲们敲锣打鼓、鸣放鞭炮,一路欢歌笑语,感恩党的关怀。现在每户每年增益2000元,年增益49.2万元,覆盖贫困户80户3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