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一片种类繁多、果实累累的果园有多迷人。
想想看,一个年均气温19摄氏度、拥有南北盘江和30多条河流、森林覆盖率达67.31%的县域有多美。
秋未至,果已甜。
7月的望谟,漫山遍野果实累累、香气扑鼻。杨梅收获之后,芒果正陆续上市,接着,青柠檬、板栗、澳洲坚果也将粉墨登场。光是想一想那些金黄的、象牙白的、紫红的、粉色的、墨绿色的……一个个像打了胭脂、抹了腮红似的果实挂在树梢,就忍不住垂涎三尺、伸手采摘。
7月29日的早晨,红日初升,云霞蒸腾。位于望谟县城南郊的贵州省农科院热作所望谟科技示范园内,望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谢忠武正向参观人员介绍全县经果林科研、示范和推广种植情况。20多个品种的芒果、10多个品种的香蕉、3个品种的澳洲坚果,以及其它亚热带作物,谢忠武一一道来,部分早熟芒果正发出诱人的清香。
调减以籽粒玉米为主的低效作物,发展精品水果等高效作物,望谟是认真的。
“望谟难得找到一块平整的土地,全县10多处河谷冲积地带虽然看上去平整,但年年都被水淹,发展产业很难。”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介绍,正因为缺乏土地,“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国家虽然投入了大量的项目、资金和人力物力,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老百姓的脱贫增收还是很艰难。
“条件再艰苦也要找出路。没有地,我们就往山上走。”
山上也不好“走”。占国土面积比重97.2%的山地和丘陵,要么危崖高耸难以攀登,要么岩石疏松灾害频发,要么泥夹石的土质难以保水。种啥呢?
风过处,板栗林沙沙作响。适者生存,先种板栗。
2018年,全县板栗种植面积扩大到26.2万亩,同时实施品质升级改造,当年丰产7万亩,年产干果2.8万吨,产值约2亿元。平洞街道洛郎村民何兴平家种有10多亩板栗,在龙头企业光秀公司和合作社带动下,何兴平依靠板栗产业不但脱了贫,还能供3个子女读大学。
按照打造贵州经果林大县的规划远景,仅种植板栗当然不够。经过科研对比,望谟在全县推广种植金黄芒、美国红芒、象牙黄芒等芒果5.6万亩,早、中、晚熟三结合,2018年挂果面积2万亩,产值6000万元,带动7500人增收。油迈乡纳王村民岑南贵一家三兄弟都种芒果,去年收成细算账,大哥、二哥各收入6万多元,他家收入3万多元。今年,岑南贵精心打理果园,目前丰收在望,他觉得收入赶上两位兄长“不成问题”。
此外,望谟县还“试水”发展澳洲坚果2000亩、杨梅2000亩、青柠檬2000亩、火龙果3000亩,谢忠武介绍,一旦“试水”成功,它们将分别扩种到1万亩以上。
夏之序曲,为秋之和弦。
2018年,贵州省、黔西南州共选派21名“三区”科技人员组成“三农”专家服务团进驻望谟县,他们分别担任产业村的科技特派员,开展产业调研、基地建设、技术指导、争取项目等,帮助建成示范基地25个,计划引种示范热作新品种47个,主推新品种28个,推广应用芒果、坚果、油梨等栽培新技术8项,辐射范围4万亩,涉及农户700余户,预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0万元。
今年以来,浙江余姚市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对望谟县发展经果林产业给予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的大力支持,用于扶持杨梅、青柠檬、板栗、澳洲坚果的产业扶持资金约1600万元,并引进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确保销路通畅、产业有靠。
两江交汇,其流脉脉。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之年,望谟县正躬身发力。(李卫红 陈俎宇 赵勇军 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