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中国紫茶之乡”望谟县的紫茶产业传奇

更新:2019-8-21 08:44|编辑:六弦|浏览:1514|评论: 0 |来源: 贵州日报
摘要:  黔,国之西南,灵山灵木多好茶。  望谟县,黔之西南,其地郊纳生紫茶。  望谟紫茶,亦称“王母紫鹃”。  民谚曰:紫鹃 ...
  黔,国之西南,灵山灵木多好茶。

  望谟县,黔之西南,其地郊纳生紫茶。

  望谟紫茶,亦称“王母紫鹃”。

  民谚曰:紫鹃如果没发芽,百草不敢先开花。郊纳之春,从第一粒紫茶芽冒出开始。

  7月之末,蝉鸣深涧。郊纳镇铁炉、八步两村交界的茶山上,70岁的李秀贤老大娘与乡邻们谈笑着,双手熟练地采着茶青。山上的古茶树正渐次开花,粉紫如桃花,似云霞,暗香袭来。不少茶树上还挂着累累球型果实,泛紫色,多二球、三球,四球少有,尤为珍贵难得。

  老大娘自嘲老眼昏花,日采茶青3斤,可获工资60元。年轻人脚轻手快,日采茶青可达15斤,可获工资300元。

  务工工资仅是茶农增收渠道之一。土地流转、茶山入股、剪枝交售,一年四季有茶青可采可售,一片茶园多项增收。李秀贤一人打理自家的5亩茶山,积极参与种茶、采茶,去年以来已收入2万多元。

  “这把年纪还能挣这么多钱,想都想不到哦!”李秀贤说,许多年来,这四周的茶山并没有给乡邻们带来富裕的生活。直到5年前,她还与乡邻们一道常常下山帮人干活。早晨6点出发,晚上10点归家,上山下山4个小时,力气大多花在路上。没有活干的时候,把自制干茶背到集镇上,15元一斤,换点油盐钱。

  郊纳镇,边远闭塞。2015年底,全镇收入低于贫困线家庭多达9175户,被列入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正当郊纳镇苦寻产业突破口之时,2017年10月,全国斗茶大赛在贵州举行,以八步紫茶为原料制作的“王母紫鹃”一举夺得古茶树类“茶王”桂冠。茶王之冠如光如电,照亮郊纳镇通向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道路。

  《茶经》有云:茶者,紫为上,绿者次之。

  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受邀对望谟紫茶(八步茶)进行样品检测:其原生品种根、茎、叶、芽、果、花、汤、茶均为紫红色,是茶叶原生态多样性的大家族,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内含物、花青素极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绿茶的30至50倍、是维C的20倍、维E的50倍,内含软化血管、降脂、降压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远高于普通茶。

  《茶经》又云:茶者,野为上,园者次之。

  浙江农林大学苏祝成、唐德松两位茶专家10年前曾实地考察鉴别认定:这片野生乔木古茶树,即是没有变异、濒临灭绝的原生态紫茶“红花紫鹃”,世之稀有。

  2017年,贵州大学茶学院相关专家经初步普查:郊纳镇境内古茶树达86262株,树龄千年以上4株。

  烟雨漫漫,遮不住紫茶之香。

  贵州省发改委与黔西南州各级部门共同发力,将“八步茶”写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加以保护,同时积极筹划上项目、建茶苗基地、普查适宜推广种植区。龙头企业宏升茶叶有限公司进驻,开展育苗科研、指导组建合作社、收购茶青和茶枝、建示范基地、研制开发紫茶产品,迈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联动发展步伐。

  郊纳镇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茶产业作为“一镇一特”主打产业,以“八步古茶”为核心推广种植,村村种茶。2018年,全镇即流转土地1.2万亩,种茶5000余亩,建成500亩紫茶基地、700亩繁育基地,成功繁育紫茶苗6000多万株。群众共领取土地流转资金400多万元,领取种茶务工资金700多万元,核心区群众剪枝交售获益280余万元。

  采茶和种茶季节,上千名群众忙碌在茶园。李秀贤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春节返家也积极参与种茶、打理茶山,听说县里正筹备茶山风景区建设,家人们决定,一旦风景区建设启动就回乡创业。

  “儿子们说,我们家的老屋基坐向好,回来要建民宿、开餐馆,心大得很哦!”老大娘捂着嘴,仰头笑出声来。

  谈笑声中,老大娘神秘地附耳过来:“这茶好哦!延寿。”她说,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前两年没了的王吴氏寿延113岁呐!”难怪,村民又称八步紫茶为“寿茶”。

  茶是好茶,养在深闺待人识。从5元一斤到15元一斤,李秀贤卖了40多年的茶。今春,有客商上门来收茶,出价60元一斤,李秀贤惊得张大了嘴巴。更令她吃惊的是,王母铁红公司的紫鹃古茶竟然卖到1万元一斤,宏升茶业公司的一级紫麟茶卖到3800元一斤。

  “这茶有这么管钱呀?”

  “当然管钱咯!以后还会更管钱。”老支书杨再军告诉她,八步紫茶已经“出了国门,进了王室”。

  史料记载,望谟战国属南蛮、汉属夜郎,望谟紫茶曾作为南蛮古国宫廷御茶,沿起于郊纳至广州、福建接古丝绸之路的盐茶古道出山,至南北盘江交汇的红水河,经西江至磨刀门出海贸易。

  2000多年过去,望谟紫茶于今重焕光彩。

  今年5月16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牌望谟县“中国紫茶之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望谟紫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部分代表用茶;

  不久前,望谟紫茶作为外交礼品走出国门,成为尼泊尔王室专用茶……

  “我们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规划。”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说,由省委、省政府牵头谋划,以打造“中国紫茶之乡”为核心的省级“茶海望谟”重大项目正在筹备,预计到2020年扩大种植面积达5至10万亩。同时筹建茶叶工业博览园,谋划国际产能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助推望谟紫茶进入非洲而至欧美,既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又助力如期实现郊纳镇整体脱贫。

  在“一带一路”战略“跑道”上,望谟紫茶产业正以龙头企业为“机头”、以专业合作社为“机身”、带动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体“登机”同速发展。

  紫气东来,望谟紫茶产业迸发夺目光芒。(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卫红 陈俎宇 岳 振 赵勇军)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望谟

“中国紫茶之乡”望谟县的紫茶产业传奇

  • 编辑:六弦浏览:1514评论: 0 贵州日报
  •   黔,国之西南,灵山灵木多好茶。

      望谟县,黔之西南,其地郊纳生紫茶。

      望谟紫茶,亦称“王母紫鹃”。

      民谚曰:紫鹃如果没发芽,百草不敢先开花。郊纳之春,从第一粒紫茶芽冒出开始。

      7月之末,蝉鸣深涧。郊纳镇铁炉、八步两村交界的茶山上,70岁的李秀贤老大娘与乡邻们谈笑着,双手熟练地采着茶青。山上的古茶树正渐次开花,粉紫如桃花,似云霞,暗香袭来。不少茶树上还挂着累累球型果实,泛紫色,多二球、三球,四球少有,尤为珍贵难得。

      老大娘自嘲老眼昏花,日采茶青3斤,可获工资60元。年轻人脚轻手快,日采茶青可达15斤,可获工资300元。

      务工工资仅是茶农增收渠道之一。土地流转、茶山入股、剪枝交售,一年四季有茶青可采可售,一片茶园多项增收。李秀贤一人打理自家的5亩茶山,积极参与种茶、采茶,去年以来已收入2万多元。

      “这把年纪还能挣这么多钱,想都想不到哦!”李秀贤说,许多年来,这四周的茶山并没有给乡邻们带来富裕的生活。直到5年前,她还与乡邻们一道常常下山帮人干活。早晨6点出发,晚上10点归家,上山下山4个小时,力气大多花在路上。没有活干的时候,把自制干茶背到集镇上,15元一斤,换点油盐钱。

      郊纳镇,边远闭塞。2015年底,全镇收入低于贫困线家庭多达9175户,被列入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正当郊纳镇苦寻产业突破口之时,2017年10月,全国斗茶大赛在贵州举行,以八步紫茶为原料制作的“王母紫鹃”一举夺得古茶树类“茶王”桂冠。茶王之冠如光如电,照亮郊纳镇通向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道路。

      《茶经》有云:茶者,紫为上,绿者次之。

      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受邀对望谟紫茶(八步茶)进行样品检测:其原生品种根、茎、叶、芽、果、花、汤、茶均为紫红色,是茶叶原生态多样性的大家族,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内含物、花青素极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绿茶的30至50倍、是维C的20倍、维E的50倍,内含软化血管、降脂、降压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远高于普通茶。

      《茶经》又云:茶者,野为上,园者次之。

      浙江农林大学苏祝成、唐德松两位茶专家10年前曾实地考察鉴别认定:这片野生乔木古茶树,即是没有变异、濒临灭绝的原生态紫茶“红花紫鹃”,世之稀有。

      2017年,贵州大学茶学院相关专家经初步普查:郊纳镇境内古茶树达86262株,树龄千年以上4株。

      烟雨漫漫,遮不住紫茶之香。

      贵州省发改委与黔西南州各级部门共同发力,将“八步茶”写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加以保护,同时积极筹划上项目、建茶苗基地、普查适宜推广种植区。龙头企业宏升茶叶有限公司进驻,开展育苗科研、指导组建合作社、收购茶青和茶枝、建示范基地、研制开发紫茶产品,迈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联动发展步伐。

      郊纳镇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茶产业作为“一镇一特”主打产业,以“八步古茶”为核心推广种植,村村种茶。2018年,全镇即流转土地1.2万亩,种茶5000余亩,建成500亩紫茶基地、700亩繁育基地,成功繁育紫茶苗6000多万株。群众共领取土地流转资金400多万元,领取种茶务工资金700多万元,核心区群众剪枝交售获益280余万元。

      采茶和种茶季节,上千名群众忙碌在茶园。李秀贤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春节返家也积极参与种茶、打理茶山,听说县里正筹备茶山风景区建设,家人们决定,一旦风景区建设启动就回乡创业。

      “儿子们说,我们家的老屋基坐向好,回来要建民宿、开餐馆,心大得很哦!”老大娘捂着嘴,仰头笑出声来。

      谈笑声中,老大娘神秘地附耳过来:“这茶好哦!延寿。”她说,村里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前两年没了的王吴氏寿延113岁呐!”难怪,村民又称八步紫茶为“寿茶”。

      茶是好茶,养在深闺待人识。从5元一斤到15元一斤,李秀贤卖了40多年的茶。今春,有客商上门来收茶,出价60元一斤,李秀贤惊得张大了嘴巴。更令她吃惊的是,王母铁红公司的紫鹃古茶竟然卖到1万元一斤,宏升茶业公司的一级紫麟茶卖到3800元一斤。

      “这茶有这么管钱呀?”

      “当然管钱咯!以后还会更管钱。”老支书杨再军告诉她,八步紫茶已经“出了国门,进了王室”。

      史料记载,望谟战国属南蛮、汉属夜郎,望谟紫茶曾作为南蛮古国宫廷御茶,沿起于郊纳至广州、福建接古丝绸之路的盐茶古道出山,至南北盘江交汇的红水河,经西江至磨刀门出海贸易。

      2000多年过去,望谟紫茶于今重焕光彩。

      今年5月16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牌望谟县“中国紫茶之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望谟紫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部分代表用茶;

      不久前,望谟紫茶作为外交礼品走出国门,成为尼泊尔王室专用茶……

      “我们还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规划。”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说,由省委、省政府牵头谋划,以打造“中国紫茶之乡”为核心的省级“茶海望谟”重大项目正在筹备,预计到2020年扩大种植面积达5至10万亩。同时筹建茶叶工业博览园,谋划国际产能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助推望谟紫茶进入非洲而至欧美,既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又助力如期实现郊纳镇整体脱贫。

      在“一带一路”战略“跑道”上,望谟紫茶产业正以龙头企业为“机头”、以专业合作社为“机身”、带动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体“登机”同速发展。

      紫气东来,望谟紫茶产业迸发夺目光芒。(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卫红 陈俎宇 岳 振 赵勇军)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