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东西部扶贫协作共赴一场美丽的山海之约 望谟“跑山牛”跑进余姚城

更新:2019-8-13 08:52|编辑:柏杨|浏览:1109|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蓝天白云,草丰牛壮。  拧∧谷,一个充满“牛味”的名字!  这是开在浙江余姚市阳明街道的首家望谟“跑山牛”专卖店。每 ...
  蓝天白云,草丰牛壮。

  拧∧谷,一个充满“牛味”的名字!

  这是开在浙江余姚市阳明街道的首家望谟“跑山牛”专卖店。每天,前来购买牛肉的市民排起长队,很多是慕名而来,只为买到一块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原生态牛肉。

  “好却(好吃),好却(好吃),捏捏好却(非常好吃)!”

  就在三个月前,拧∧谷正式开业,但凡吃过望谟“跑山牛”的余姚人,个个说赞。

  望谟,典型的贵州山区贫困县;余姚,隶属浙江宁波的海滨城市。一县一城,两地相隔二千余公里。

  那么,这头千里之外的望谟“跑山牛”,是如何跑到美丽的余姚城呢?

  只因,共赴一场美丽的山海之约!东西部扶贫协作,拉开了望谟“跑山牛”风靡余姚的序幕。

  一头有故事的牛——

  从“销路愁”到“抢手货”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望谟“跑山牛”其实是生长在大山里的当地小黄牛。这里山清水秀,南盘江和北盘江交汇于此,红水河穿境而过;这里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67%,到处是天然牧草。别看小黄牛身躯小,才1米多高,但浓缩的都是精华!

  皮薄肉嫩,香味纯正。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小黄牛独有的品质。但是“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小黄牛,也遇到了烦心事……因为他们生活在地处偏远的望谟贫困县,他们的主人常常为养殖技术和销路而发愁!

  田发兴,望谟县麻山镇卡法村人。八年前,他组建了望谟兴泽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种草养牛养山羊。

  走上养殖这条路后,田发兴才发现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养?怎样管?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市场?初期由于防疫和管理没有把好关,市场不好找,田发兴赔了好几万元。

  直到去年11月,对口帮扶城市余姚市组织企业家赴望谟县考察对口帮扶项目由此改观。罗奇达就是团队中的一员。他是宁波创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望谟小黄牛的故事由此改写。罗奇达把小黄牛带到了美丽的余姚城,还给了他们一个亮眼的IP:“拧∧谷跑山牛”。“吃过了这家牛肉,每天都要来买了!”市民张阿姨甚是喜欢,“我已经连续三天来买拧∧谷牛肉了!”

  因为品质好,“拧∧谷”富巷店每天卖出一头牛,都是提前卖完。短短三个多月时间,“拧∧谷”跑山牛专卖店在余姚已开设了四家门店。

  一场有梦想的约定——

  从“卖掉一头牛”到“帮扶一个人”

  “如今,望谟牛在余姚名声大震!”7月30日,记者在望谟采访时,县扶贫办挂职副主任李明说起望谟牛滔滔不绝。李明就是这场东西部扶贫协作美丽之约的践行者之一。

  2018年4月,从余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工委副主任来到望谟帮扶的李明,刚来时也是一头雾水。两地合作,如何帮?怎么扶?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通过大半年的实地走访调研,李明发现,这里山多地少,天然条件很适合养牛。还有一个更大发现,来这里的余姚人吃到望谟牛,竟吃出了儿时的味道,念念不忘。

  基于此,去年年底,通过政府牵线,余姚为望谟找来了一家企业,老板就是罗奇达。罗奇达首次引进了40头望谟优质生态小黄牛,在余姚市农博会销售。第一天买了的市民,第二天又来,40头牛被一抢而空。后来要订单的客户络绎不绝,于是有了“拧∧谷”门店的故事。(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没想到这次试水很成功!”李明说。由此,望谟牛的惊喜一个接着一个。

  今年4月底,余姚市华莲生猪专业合作社和望谟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签订东西部协作望谟盘江小黄牛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这个项目余姚投入1200万元帮扶资金,合作社在望谟注册成立望谟分社,也陆续注入配套资金2000万元。”合作社总经理吴劲松说,这个配套项目主要包括种牛场、精液处理中心、精料加工及草料发酵处理车间、转运场等。

  李明说,在华莲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余姚100多家企业将与望谟贫困养殖户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式”扶贫。

  “卖出一头牛,帮扶一个人”。按照约定,这个小黄牛产业扶贫项目3年后将带动望谟15个乡镇(街道)93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牛,实现贫困户“赶着黄牛奔小康”。

  一个有市场的产业——

  从“传统散养”到“全链条产业”

  “产业扶贫,市场主体很重要。”李明向记者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市场主体来了后,有投资,有技术,只要用心,产业就活了。

  李明在前期深入调研中还发现,望谟小黄牛虽然品质上乘,但存在市场化程度低、品种老化等问题。

  吴劲松先后八次到望谟考察,发现当地小黄牛月出栏约500头,一头小黄牛的重量在300公斤左右。提高小黄牛的出肉率,成为这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关键。

  基于此,余姚市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帮助望谟在原有盘江小黄牛养殖基地基础上,将养殖方式从传统散养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技术帮扶,实行标准化养殖,使养殖时间从原来的3—5年出栏缩短到2年出栏,提高出肉率。

  吴劲松告诉记者,整个产业共分为四大块:养牛基地、暂养基地、冷链精分割车间和品牌名店打造。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暂养基地和精分割中心,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超市、进机关等,打造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

  项目计划第一年扶贫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500户,当年每户增收1.2万元,第二年扶贫结对扩大到2000户,当年每户增收入1.2万元,第三年在全县推广。

  州政协副主席、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表示,生态畜牧业是全省12大特色产业之一,是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载体。为抓好小黄牛产业落实,望谟正在边饶镇建设育肥场和转运场,力争到9月底把能繁基础母牛和育肥牛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项目计划精准实施。

  望谟“跑山牛”,一个前景可期的特色产业,正在余姚望谟两地蓬勃绽放!(李卫红 赵勇军  陈俎宇)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望谟

东西部扶贫协作共赴一场美丽的山海之约 望谟“跑山牛”跑进余姚城

  • 编辑:柏杨浏览:1109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蓝天白云,草丰牛壮。

      拧∧谷,一个充满“牛味”的名字!

      这是开在浙江余姚市阳明街道的首家望谟“跑山牛”专卖店。每天,前来购买牛肉的市民排起长队,很多是慕名而来,只为买到一块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原生态牛肉。

      “好却(好吃),好却(好吃),捏捏好却(非常好吃)!”

      就在三个月前,拧∧谷正式开业,但凡吃过望谟“跑山牛”的余姚人,个个说赞。

      望谟,典型的贵州山区贫困县;余姚,隶属浙江宁波的海滨城市。一县一城,两地相隔二千余公里。

      那么,这头千里之外的望谟“跑山牛”,是如何跑到美丽的余姚城呢?

      只因,共赴一场美丽的山海之约!东西部扶贫协作,拉开了望谟“跑山牛”风靡余姚的序幕。

      一头有故事的牛——

      从“销路愁”到“抢手货”

      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望谟“跑山牛”其实是生长在大山里的当地小黄牛。这里山清水秀,南盘江和北盘江交汇于此,红水河穿境而过;这里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67%,到处是天然牧草。别看小黄牛身躯小,才1米多高,但浓缩的都是精华!

      皮薄肉嫩,香味纯正。优良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小黄牛独有的品质。但是“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小黄牛,也遇到了烦心事……因为他们生活在地处偏远的望谟贫困县,他们的主人常常为养殖技术和销路而发愁!

      田发兴,望谟县麻山镇卡法村人。八年前,他组建了望谟兴泽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000多亩荒山,种草养牛养山羊。

      走上养殖这条路后,田发兴才发现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养?怎样管?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市场?初期由于防疫和管理没有把好关,市场不好找,田发兴赔了好几万元。

      直到去年11月,对口帮扶城市余姚市组织企业家赴望谟县考察对口帮扶项目由此改观。罗奇达就是团队中的一员。他是宁波创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望谟小黄牛的故事由此改写。罗奇达把小黄牛带到了美丽的余姚城,还给了他们一个亮眼的IP:“拧∧谷跑山牛”。“吃过了这家牛肉,每天都要来买了!”市民张阿姨甚是喜欢,“我已经连续三天来买拧∧谷牛肉了!”

      因为品质好,“拧∧谷”富巷店每天卖出一头牛,都是提前卖完。短短三个多月时间,“拧∧谷”跑山牛专卖店在余姚已开设了四家门店。

      一场有梦想的约定——

      从“卖掉一头牛”到“帮扶一个人”

      “如今,望谟牛在余姚名声大震!”7月30日,记者在望谟采访时,县扶贫办挂职副主任李明说起望谟牛滔滔不绝。李明就是这场东西部扶贫协作美丽之约的践行者之一。

      2018年4月,从余姚市人大常委会财政工委副主任来到望谟帮扶的李明,刚来时也是一头雾水。两地合作,如何帮?怎么扶?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通过大半年的实地走访调研,李明发现,这里山多地少,天然条件很适合养牛。还有一个更大发现,来这里的余姚人吃到望谟牛,竟吃出了儿时的味道,念念不忘。

      基于此,去年年底,通过政府牵线,余姚为望谟找来了一家企业,老板就是罗奇达。罗奇达首次引进了40头望谟优质生态小黄牛,在余姚市农博会销售。第一天买了的市民,第二天又来,40头牛被一抢而空。后来要订单的客户络绎不绝,于是有了“拧∧谷”门店的故事。(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没想到这次试水很成功!”李明说。由此,望谟牛的惊喜一个接着一个。

      今年4月底,余姚市华莲生猪专业合作社和望谟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签订东西部协作望谟盘江小黄牛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这个项目余姚投入1200万元帮扶资金,合作社在望谟注册成立望谟分社,也陆续注入配套资金2000万元。”合作社总经理吴劲松说,这个配套项目主要包括种牛场、精液处理中心、精料加工及草料发酵处理车间、转运场等。

      李明说,在华莲合作社的牵线搭桥下,余姚100多家企业将与望谟贫困养殖户签订协议,开展“订单式”扶贫。

      “卖出一头牛,帮扶一个人”。按照约定,这个小黄牛产业扶贫项目3年后将带动望谟15个乡镇(街道)93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养牛,实现贫困户“赶着黄牛奔小康”。

      一个有市场的产业——

      从“传统散养”到“全链条产业”

      “产业扶贫,市场主体很重要。”李明向记者阐释了自己的观点,市场主体来了后,有投资,有技术,只要用心,产业就活了。

      李明在前期深入调研中还发现,望谟小黄牛虽然品质上乘,但存在市场化程度低、品种老化等问题。

      吴劲松先后八次到望谟考察,发现当地小黄牛月出栏约500头,一头小黄牛的重量在300公斤左右。提高小黄牛的出肉率,成为这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关键。

      基于此,余姚市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帮助望谟在原有盘江小黄牛养殖基地基础上,将养殖方式从传统散养转变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技术帮扶,实行标准化养殖,使养殖时间从原来的3—5年出栏缩短到2年出栏,提高出肉率。

      吴劲松告诉记者,整个产业共分为四大块:养牛基地、暂养基地、冷链精分割车间和品牌名店打造。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暂养基地和精分割中心,产品通过线上线下两个渠道,进超市、进机关等,打造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

      项目计划第一年扶贫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500户,当年每户增收1.2万元,第二年扶贫结对扩大到2000户,当年每户增收入1.2万元,第三年在全县推广。

      州政协副主席、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表示,生态畜牧业是全省12大特色产业之一,是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载体。为抓好小黄牛产业落实,望谟正在边饶镇建设育肥场和转运场,力争到9月底把能繁基础母牛和育肥牛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项目计划精准实施。

      望谟“跑山牛”,一个前景可期的特色产业,正在余姚望谟两地蓬勃绽放!(李卫红 赵勇军  陈俎宇)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