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望谟县李子园居住区新市民在学习中式烹调技艺。为让搬迁新市民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门路,望谟县与余姚市人社局合作,对搬迁到县城的新市民进行劳动力全员培训。
2018年以来,望谟县进一步强化抓党建促就业工作,制定了《望谟县抓党建促就业扶贫工作补贴办法》《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保障性政策,明确了就业扶贫工作的目标、实施路径和资金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
“有一技之长的贫困劳动力基本上能够自主外出就业,针对没有务工经验、技能不够、学历不高、年纪偏大的就业困难‘四类人员’,望谟县形成了以有组织劳务输出脱贫为主路径,开发县内村级五大员、就业扶贫专岗、残疾劳动力就业专岗、高校贫困生一生一策、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六大分支路径,通过这7条路径相互补充配合,全力消除贫困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望谟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天维介绍。
该县围绕就业扶贫7条路径,自主开发了“望谟就业扶贫”微信小程序,发动全县7102名贫困户包保责任人和1546名“两委一队三个人”全覆盖走访贫困户,精准掌握全县贫困劳动力就业基础信息,建立全县5.93万名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电子台账,实现与省级就业信息系统数据共享、更新。目前,全县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信息采集24748户,占总任务的91.82%。
同时,该县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今年来,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63899人,就业技能培训人数688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5684人,新市民培训3158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人数4444人,培训后初次就业率达64.58%。
为进一步稳定就业,该县实行路费不愁、吃不愁、住不愁、工作不愁和工资有保障、权益有保障、服务有保障“四不愁”“三保障”政策,根据稳定就业时间长短,设置了不同的激励标准,稳定就业越长,政策补贴越多,切实做到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等要靠”思想,防止外出就业“磨洋工”“套补贴”等现象发生。
与此同时,该县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根据劳动力就业意愿、掌握技能和工作经历,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开展岗前基本常识培训,定向输送劳动力,在劳动力密集的地方安排专人全程跟踪服务。针对不适应工作岗位的贫困劳动力,公司为其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岗位匹配和推荐,直到群众满意为止。同时召开推介会,引进企业提供5000余个岗位到望谟县现场招聘,提高劳务输出覆盖面。
针对望谟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家庭式、集中式、帮带式特点,县委、县政府提出以输出优质劳动力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的思路,开展“蜂王行动”,大力表彰组织外出务工能力强的领头人,带动更多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为进一步增强党建促就业扶贫,该县在贵阳、余姚劳务协作站成立了党支部,通过党组织抓好外出务工群众的服务工作,着力把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群众发展成为党员,为外出返乡青年党员储备力量,为村两委“后继有人”奠定基础。
从该县人力资源公司和就业部门了解到,目前通过县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向浙江余姚市、贵州贵阳市、广东东莞市、福建泉州市等地输出劳动力313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41人,就业困难“四类人员”596人。
今年5月下旬,望谟县委与余姚市委共同签订了《余姚望谟两地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席会议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东西部劳务协作,让望谟籍贫困劳动力逐步享受余姚市民同等待遇,共同打造“党建引领·姚望相助·就业相扶”品牌。
另外,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残联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发护路员、保洁员、护村员等岗位2000个,每人每月就业补助400元;利用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开发乡镇就业扶贫专岗1700个,每人每年劳动报酬1万元,解决项目收益平均分、养懒汉问题;利用余姚市援助资金开发残疾劳动力扶贫专岗110个,每人每月报酬1500元;在新市民居住区建立扶贫车间,引进服装刺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300人以上就业;全县公益性岗位清理出92个,全部用于贫困劳动力就业。特别是针对未就业大专以上学历的贫困户,实行一人一策,仅2018年就通过信合、高速集团安排46人实现稳定就业。
目前,该县通过探索7条就业扶贫路径,为全县贫困劳动力家庭有效脱贫、稳定脱贫、持续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尹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