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茶者,紫为上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助望谟紫茶出山

更新:2019-6-20 08:37|编辑:柏杨|浏览:1565|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5月16日,望谟县喜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紫茶之乡”授牌,这标志着望谟紫茶迈出产业化之路的关键一步。  2016年以 ...
  5月16日,望谟县喜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紫茶之乡”授牌,这标志着望谟紫茶迈出产业化之路的关键一步。

  2016年以来,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郊纳镇确立把发展紫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打产业来培育,广大群众通过茶山入股、基地务工、交售茶青、剪售茶枝等增收明显,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合作社也通过建基地、组织务工和收购获益。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紫茶产业化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利器’。”望谟县茶产业负责人黄秀全说,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解决了产业培育、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业链延伸等诸多问题,有效实现产业壮大、农户增收脱贫的目的。

  天“材”静候良机

  作为郊纳镇八步村“资深”村民,王春望活到62岁,没下过山。

  近20年来,望谟县产业结构数次更替:甘蔗、蔬菜、西瓜、板栗……似乎都与村民无关。冷凉、边远、地薄,使这里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但村民们心里有一缕光,这“光”来自于四周连绵的青山上,数万株原生态紫茶树。

  《茶经》有云:茶者,紫为上,绿者次之。望谟紫茶,则堪称“骨骼清奇”。

  10年前,浙江农林大学苏祝成、唐德松两位茶专家受邀实地考察鉴别认定:位于望谟郊纳的这片珍贵的野生乔木古茶树,即是没有变异、濒临灭绝的原生态紫茶“红花紫鹃”。经考证,这个品种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属唯一。

  2017年,贵州大学茶学院相关专家经初步普查:郊纳镇境内古茶树达82862株,树龄千年以上4株。

  同时,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受邀对望谟八步紫茶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八步茶原生品种根、茎、叶、芽、果、花、汤、茶均为紫红色,开红花、白花和淡绿色花,是茶叶原生态多样性的大家族。同时,八步紫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内含物、花青素极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绿茶的30至50倍,其内含软化血管、降脂、降压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远高于其他茶品。

  2011年底,王母铁红公司进驻八步、铁炉两村交界处发展,并采用当地古茶树籽进行繁育,初步建起了一个八步古茶树母本园。采用“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茶农收入有所增加、护茶采茶积极性有所增强。王春望家30多亩茶园位于茶山高处,所采茶青一部分交到企业,一部分自己炒制,除了自用,也去山下的集市上换点柴米油盐。

  王春望说,村民们自制的茶在市场上好的25元一斤,差的5元一斤。“大家都晓得茶好,就是卖不出好价钱。”

  “老百姓心里明白紫茶是个宝,他们都在等待一个机会。”镇党委书记刘桢介绍,2016年,郊纳镇以紫茶产业为突破口。经过科学论证,省发改委与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共同发力,一场围绕做大做强紫茶产业的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

  锻造“独门秘籍”

  一个产业的成型,必然经历繁育、示范、扩种、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过程。

  2017年,黔西南州宏升茶叶有限公司进驻郊纳,对紫茶产业进行“精耕细作”。郊纳镇各村及时成立专业合作社,在企业带动下流转土地、组织务工,并在企业指导下建育苗基地、适时移栽。

  2018年夏季,按照作战表,必须建成千亩育苗基地。传统的茶树籽繁育技术见效缓慢,且夏季育苗难度大。怎么办?

  “企业就是‘实验室’,合作社就是实践基地,双向联合,我们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题。”在已建成的千亩育苗基地上,黄秀全扒开泥土,一株茶苗根须蓬勃。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母本源剪枝扦插育苗”技术破解了夏季扦插育苗难题,成活率达92%以上。

  郊纳山高,水源稀缺,现代化灌溉设施为零。借鉴人体皮肤保湿技术,企业研发出茶苗根须保湿移栽技术。由合作社向农户传授实践,确保了95%以上的成活率。

  制茶环节,通过同一季节选取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选取同一品种的方式进行多项研制对比,实现了“紫茶也如春茶绿、夏茶亦似春茶香”的技术突破。今年春季,企业制作的1000多斤特级“紫麟”茶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以夏茶为原料制作的一级茶也供不应求。

  紫茶品质上乘,价格不菲,如何在销售环节有效防止“李鬼”混入?企业提前开展了防伪技术研发。除了采用现代最先进的包装防伪技术外,还在“内容”上作文章。根据八步紫茶习性,对每一款即将上市的茶进行冲泡实验,将最优方案运用到终端。“消费者按照产品所示方法进行冲泡,就可检验真伪。”黄秀全介绍,目前企业已初步研制核心技术冲泡法,经过进一步优化筛选后将运用于市场。

  紫茶蓄势待发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经过积极筹划上项目、育茶苗、普查适宜推广种植区,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郊纳镇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茶产业作为“一镇一特”主打产业,以“八步古茶”为核心,村村种茶,规划实施“万亩茶园”八步山风景区建设,建设产茶、采茶、品茶、观光、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茶旅康养园。

  王春望外出务工的儿子儿媳先后回村,一家人重新打理了茶山,积极参与种茶、售茶,去年至今共实现增收4.56万元。他逢人就说:“我天天望,年年望,终于望来了好政策。”

  与此同时,一个更为宏大的规划已经启动:由省政府牵头,依托八步紫茶筹备“茶海望谟”重大项目,打造“中国紫茶之乡”。同时筹建茶叶工业博览园,谋划国际产能合作,以政府之力助推八步紫茶进入国际市场。一个真正富民强县的产业正在形成,“中国紫茶之乡”已迈开坚实步伐。

  “望谟紫茶茶药多用,产业链可无限延伸,能在脱贫攻坚中持续发力。” 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底气十足。据介绍,望谟县2019年将实现1万亩紫茶种植,预计3年内将扩大到5万亩。

  史料记载,八步紫茶曾作为宫廷御茶通过郊纳茶马古道出山,至南北盘江交汇的红水河,经西江至磨刀门出海贸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贵州茶产业中的新秀,望谟紫茶进入人民大会堂供部分代表品尝;

  不久前,望谟紫茶作为高级礼品进入尼泊尔王室……

  望谟紫茶,正蓄势待发。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望谟

茶者,紫为上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助望谟紫茶出山

  • 编辑:柏杨浏览:1565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5月16日,望谟县喜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紫茶之乡”授牌,这标志着望谟紫茶迈出产业化之路的关键一步。

      2016年以来,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郊纳镇确立把发展紫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打产业来培育,广大群众通过茶山入股、基地务工、交售茶青、剪售茶枝等增收明显,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合作社也通过建基地、组织务工和收购获益。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紫茶产业化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助推脱贫攻坚的‘利器’。”望谟县茶产业负责人黄秀全说,这种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解决了产业培育、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产业链延伸等诸多问题,有效实现产业壮大、农户增收脱贫的目的。

      天“材”静候良机

      作为郊纳镇八步村“资深”村民,王春望活到62岁,没下过山。

      近20年来,望谟县产业结构数次更替:甘蔗、蔬菜、西瓜、板栗……似乎都与村民无关。冷凉、边远、地薄,使这里几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但村民们心里有一缕光,这“光”来自于四周连绵的青山上,数万株原生态紫茶树。

      《茶经》有云:茶者,紫为上,绿者次之。望谟紫茶,则堪称“骨骼清奇”。

      10年前,浙江农林大学苏祝成、唐德松两位茶专家受邀实地考察鉴别认定:位于望谟郊纳的这片珍贵的野生乔木古茶树,即是没有变异、濒临灭绝的原生态紫茶“红花紫鹃”。经考证,这个品种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属唯一。

      2017年,贵州大学茶学院相关专家经初步普查:郊纳镇境内古茶树达82862株,树龄千年以上4株。

      同时,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受邀对望谟八步紫茶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八步茶原生品种根、茎、叶、芽、果、花、汤、茶均为紫红色,开红花、白花和淡绿色花,是茶叶原生态多样性的大家族。同时,八步紫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内含物、花青素极高。其中,花青素是一般绿茶的30至50倍,其内含软化血管、降脂、降压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远高于其他茶品。

      2011年底,王母铁红公司进驻八步、铁炉两村交界处发展,并采用当地古茶树籽进行繁育,初步建起了一个八步古茶树母本园。采用“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茶农收入有所增加、护茶采茶积极性有所增强。王春望家30多亩茶园位于茶山高处,所采茶青一部分交到企业,一部分自己炒制,除了自用,也去山下的集市上换点柴米油盐。

      王春望说,村民们自制的茶在市场上好的25元一斤,差的5元一斤。“大家都晓得茶好,就是卖不出好价钱。”

      “老百姓心里明白紫茶是个宝,他们都在等待一个机会。”镇党委书记刘桢介绍,2016年,郊纳镇以紫茶产业为突破口。经过科学论证,省发改委与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共同发力,一场围绕做大做强紫茶产业的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

      锻造“独门秘籍”

      一个产业的成型,必然经历繁育、示范、扩种、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过程。

      2017年,黔西南州宏升茶叶有限公司进驻郊纳,对紫茶产业进行“精耕细作”。郊纳镇各村及时成立专业合作社,在企业带动下流转土地、组织务工,并在企业指导下建育苗基地、适时移栽。

      2018年夏季,按照作战表,必须建成千亩育苗基地。传统的茶树籽繁育技术见效缓慢,且夏季育苗难度大。怎么办?

      “企业就是‘实验室’,合作社就是实践基地,双向联合,我们攻克了一道又一道的技术难题。”在已建成的千亩育苗基地上,黄秀全扒开泥土,一株茶苗根须蓬勃。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母本源剪枝扦插育苗”技术破解了夏季扦插育苗难题,成活率达92%以上。

      郊纳山高,水源稀缺,现代化灌溉设施为零。借鉴人体皮肤保湿技术,企业研发出茶苗根须保湿移栽技术。由合作社向农户传授实践,确保了95%以上的成活率。

      制茶环节,通过同一季节选取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选取同一品种的方式进行多项研制对比,实现了“紫茶也如春茶绿、夏茶亦似春茶香”的技术突破。今年春季,企业制作的1000多斤特级“紫麟”茶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以夏茶为原料制作的一级茶也供不应求。

      紫茶品质上乘,价格不菲,如何在销售环节有效防止“李鬼”混入?企业提前开展了防伪技术研发。除了采用现代最先进的包装防伪技术外,还在“内容”上作文章。根据八步紫茶习性,对每一款即将上市的茶进行冲泡实验,将最优方案运用到终端。“消费者按照产品所示方法进行冲泡,就可检验真伪。”黄秀全介绍,目前企业已初步研制核心技术冲泡法,经过进一步优化筛选后将运用于市场。

      紫茶蓄势待发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

      经过积极筹划上项目、育茶苗、普查适宜推广种植区,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郊纳镇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茶产业作为“一镇一特”主打产业,以“八步古茶”为核心,村村种茶,规划实施“万亩茶园”八步山风景区建设,建设产茶、采茶、品茶、观光、娱乐、旅游为一体的茶旅康养园。

      王春望外出务工的儿子儿媳先后回村,一家人重新打理了茶山,积极参与种茶、售茶,去年至今共实现增收4.56万元。他逢人就说:“我天天望,年年望,终于望来了好政策。”

      与此同时,一个更为宏大的规划已经启动:由省政府牵头,依托八步紫茶筹备“茶海望谟”重大项目,打造“中国紫茶之乡”。同时筹建茶叶工业博览园,谋划国际产能合作,以政府之力助推八步紫茶进入国际市场。一个真正富民强县的产业正在形成,“中国紫茶之乡”已迈开坚实步伐。

      “望谟紫茶茶药多用,产业链可无限延伸,能在脱贫攻坚中持续发力。” 望谟县委书记李建勋底气十足。据介绍,望谟县2019年将实现1万亩紫茶种植,预计3年内将扩大到5万亩。

      史料记载,八步紫茶曾作为宫廷御茶通过郊纳茶马古道出山,至南北盘江交汇的红水河,经西江至磨刀门出海贸易;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贵州茶产业中的新秀,望谟紫茶进入人民大会堂供部分代表品尝;

      不久前,望谟紫茶作为高级礼品进入尼泊尔王室……

      望谟紫茶,正蓄势待发。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