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凌晨6时30分,一阵阵“刷刷”的扫地声,划破望谟县王母街道高车居住区寂静的夜,小区便开始喧闹起来,陈跃光和他的同事向小颖已开始了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
上午9时30分,当记者走进居住区的街道时,只见道路两边的花正娇媚绽放,居住区的树枝正在吐新芽。路面干净整洁,连一片纸屑树叶都不见影。刚进居住区路口,记者就看到新市民陈跃光身着工作服,手握扫帚及火钳,俯下身体低着头,全神贯注清理路上的纸屑等垃圾,然后走到手推车旁边,手脚麻利地将所捡到的垃圾倒入车内。
陈跃光是望谟县打易镇老寨村的贫困户,今年61岁,家里4口人。之前,虽然苦苦耕种家里的几亩田地,养殖一些猪、鸡等畜禽,但都因为没有技术和投入,微薄的收入对整个家庭的庞大支出,只是杯水车薪。
“我家小女儿在县城读高三了,孙子也在读小学,都要用钱,一家人一年的开支不是一笔小数。”陈跃光说,家庭的过重负担让他常常喘不过气。自2018年被望谟县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并于年底搬迁到王母街道高车居住区后,各级政府对其进行医疗救助、教育、技术培训等全方位的帮扶,极大地缓解了他的家庭压力。今年2月,陈跃光被安排在保洁公司上班,成为居住区环卫队的一名员工。“现在家门口上岗就业,收入不错,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工资,以后还可以得到更多,又可以顾及到家庭,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说到未来的生活,陈跃光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的一场硬仗,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是帮助“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地区群众“挪穷窝、改穷貌、拔穷根”的重要手段。望谟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规划时,从“搬得出”“住得上”“安心住”“能就业”“能发展”等方面着手,考虑小区内及周边配套学校和商铺、农贸市场、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将搬迁基本政策切实落到了实处,让搬迁户享受到诸多“红利”。
高车居住区里,一栋栋别致的小洋楼在阳光照射下格外耀眼。宽敞的小区广场上,围桌聊天的、锻炼身体的,还有小区里幼儿园传出来的欢笑声,交织出美好温馨的生活画面。“过去,每年春节刚过,我就忙着往外赶,广州、浙江、深圳,一去就是一年。如今搬了新家,就业就在新家门口,以后不用东奔西跑了,可以和家人天天团聚。”从极贫乡镇望谟县郊纳镇高寨村搬迁来的妇女向小颖,也因为自己在小区有了一份工作而感到开心。
最初,镇、村干部动员搬迁,向小颖犹豫不决,甚至一度拒绝搬迁。“搬到城里去,没有耕地了,生活靠什么,收入靠什么?”她这样问道。
尽管搬出来了,向小颖心里也时常担忧着,让她没想到的是,刚住进新家不久,社区就安排她在小区内做了保洁员。
楼上漂亮新家,楼下轻松就业。向小颖感叹地说:“面朝黄土背朝天,肩挑背磨几十年,收入全靠几亩地,过了一辈子穷日子,没想到如今一下子就变成了城里人,做梦也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容易!”新家家电齐备,拎包入住,而且小区附近医院等基础设施齐备,告别了穷山窝,便捷的新生活让向小颖倍感欣慰。
与陈跃光、向小颖这些新市民一样,来自望谟县大山深处贫困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县城享受幸福新生活的还有杨小艳。今年26岁的她来自望谟县郊纳镇冗岩村大湾组。2018年12月,她一家5口人搬迁到望谟县王母街道高车居住区后,社区帮她介绍到一家公司做家政活,平时就是扫扫地、擦擦桌椅板凳,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现在一个月的工资可以买差不多一年的大米。以前种地辛辛苦苦一年,粮食还不一定够吃。”谈起现在的新生活,杨小艳如是说。
如今,杨小艳和丈夫两人已融入居住区,轻松就业、快乐生活,一个是小区的保洁员,一个在附近建筑工地务工,夫妻俩一月的收入差不多是搬迁之前一年的收入,小日子其乐融融。
傍晚时分,在一套100平方米的亮堂新房里,新市民杨小艳开心地切菜、做饭,为家人准备着丰盛的晚餐。( 岑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