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普安

普安县联盟村王江: 茶产业发展起来了 日子越来越“红”了

更新:2019-3-5 09:26|编辑:圈壹|浏览:628|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站在王江的鱼塘边上四顾,山坡上,峡谷里,到处是采茶群众忙碌的身影。  这是2 ...
  站在王江的鱼塘边上四顾,山坡上,峡谷里,到处是采茶群众忙碌的身影。

  这是2月23日下午。夜雨过后,普安县江西坡社区联盟村的茶山上薄雾缭绕,人们或戴着斗笠,或披着围巾,赶采春季里最好的茶,不时有采茶山歌从林间传来,语声清越。每天下午6时,茶企、茶商们会按时开车前来收购茶青,通村通组路旁、茶园产业道上,茶农们出售茶青的队伍排得老长,每斤最低60元的收购价,令茶农们喜笑颜开。

  这样火热的场景,曾出现在王江儿时的记忆里。那是上世纪80年代,国营茶厂就建在村里,春、夏、秋季,群众排着队上山采茶、进厂交茶,种茶让江西坡的乡亲们率先富起来,“万元户都有好几家”。

  “后来茶厂经营不善倒闭,群众红火起来的日子就熄灭了。”王江说,人们此后一拨接一拨地外出务工,茶园疏于管理,产业也日渐凋敝了。

  王江也是这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他到过贵阳、广州、福建等地,一个人在外漂泊七八年,“像一匹没有根的叶子,在哪里都不落心。”

  2018年春节前,王江回到家乡。从江西坡高速收费站下车的那一刻,王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柏油铺就的通村路从县城连接到村里,整洁的通组路一条条向四面延伸,茶山上的产业道、观光道、山地自行车赛道四通八达,水泥路直到家门前;原来的江西坡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也变成了特色民居林立、环境幽美的茶源小镇。小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人们高声谈论着:

  茶源小镇已进入县城东部城区规划,即将与城市融为一体;作为黔西南州“茶旅一体”重点建设项目,江西坡将打造成为重要旅游景区;江西坡茶园作为“普安红”茶重要产地受到重点保护,一个可以博览世界名茶的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随着“普安红”茶名气越来越响,人们种茶致富、依托茶产业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群众日子越来越红火……王江走着,听着,胸中一团熊熊的火焰燃烧着。“我也有两只手,我也有使不完的力气,我也要回乡干一番事业!”

  瞅准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兴起,王江筹集了5万多元,引来山泉水筑起两方鱼塘,购买了4万多条鱼苗,开始发展养鱼。每天照料鱼塘之余,他也到茶源小镇去务工,妻子罗天粉则一边照料家务,一边精心伺弄山上的8亩茶园。

  2018年,“普安红”茶系列持续产销两旺,全县茶叶产量6000余吨,产值逾10亿元,7000多户2.7万余人直接受益,其中种茶贫困户户均收入1.12万元。

  王江家的8亩茶园获收益5.8万元,他就近务工收入6万余元。虽然鱼塘因管理不善尚未获利,但这一年的收入还是大大超过了往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春节期间,王江就加紧购买了鱼塘防护网、水泥砖等材料,着手搭建鱼塘管护设施,并准备利用茶园发展林下土鸡养殖。

  王江说,2020年同步小康的目标,也是他们一家人的奋斗目标。他握着拳头给自己鼓劲:“今年争取家庭收入翻过15万元,明年争取翻过20万元。”(陈俎宇)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普安

普安县联盟村王江: 茶产业发展起来了 日子越来越“红”了

  • 编辑:圈壹浏览:628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站在王江的鱼塘边上四顾,山坡上,峡谷里,到处是采茶群众忙碌的身影。

      这是2月23日下午。夜雨过后,普安县江西坡社区联盟村的茶山上薄雾缭绕,人们或戴着斗笠,或披着围巾,赶采春季里最好的茶,不时有采茶山歌从林间传来,语声清越。每天下午6时,茶企、茶商们会按时开车前来收购茶青,通村通组路旁、茶园产业道上,茶农们出售茶青的队伍排得老长,每斤最低60元的收购价,令茶农们喜笑颜开。

      这样火热的场景,曾出现在王江儿时的记忆里。那是上世纪80年代,国营茶厂就建在村里,春、夏、秋季,群众排着队上山采茶、进厂交茶,种茶让江西坡的乡亲们率先富起来,“万元户都有好几家”。

      “后来茶厂经营不善倒闭,群众红火起来的日子就熄灭了。”王江说,人们此后一拨接一拨地外出务工,茶园疏于管理,产业也日渐凋敝了。

      王江也是这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他到过贵阳、广州、福建等地,一个人在外漂泊七八年,“像一匹没有根的叶子,在哪里都不落心。”

      2018年春节前,王江回到家乡。从江西坡高速收费站下车的那一刻,王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柏油铺就的通村路从县城连接到村里,整洁的通组路一条条向四面延伸,茶山上的产业道、观光道、山地自行车赛道四通八达,水泥路直到家门前;原来的江西坡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也变成了特色民居林立、环境幽美的茶源小镇。小镇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人们高声谈论着:

      茶源小镇已进入县城东部城区规划,即将与城市融为一体;作为黔西南州“茶旅一体”重点建设项目,江西坡将打造成为重要旅游景区;江西坡茶园作为“普安红”茶重要产地受到重点保护,一个可以博览世界名茶的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随着“普安红”茶名气越来越响,人们种茶致富、依托茶产业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群众日子越来越红火……王江走着,听着,胸中一团熊熊的火焰燃烧着。“我也有两只手,我也有使不完的力气,我也要回乡干一番事业!”

      瞅准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兴起,王江筹集了5万多元,引来山泉水筑起两方鱼塘,购买了4万多条鱼苗,开始发展养鱼。每天照料鱼塘之余,他也到茶源小镇去务工,妻子罗天粉则一边照料家务,一边精心伺弄山上的8亩茶园。

      2018年,“普安红”茶系列持续产销两旺,全县茶叶产量6000余吨,产值逾10亿元,7000多户2.7万余人直接受益,其中种茶贫困户户均收入1.12万元。

      王江家的8亩茶园获收益5.8万元,他就近务工收入6万余元。虽然鱼塘因管理不善尚未获利,但这一年的收入还是大大超过了往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春节期间,王江就加紧购买了鱼塘防护网、水泥砖等材料,着手搭建鱼塘管护设施,并准备利用茶园发展林下土鸡养殖。

      王江说,2020年同步小康的目标,也是他们一家人的奋斗目标。他握着拳头给自己鼓劲:“今年争取家庭收入翻过15万元,明年争取翻过20万元。”(陈俎宇)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