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望谟

住新房、走水泥路 望谟县万余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更新:2019-2-2 15:37|编辑:六弦|浏览:3173|评论: 0 |来源: 黔西南日报
摘要:  住新房、喝自来水、走水泥路……这是曾经居住在望谟县大山深处昂武镇九老山村村民班仕斌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班仕斌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和妻子在义龙新区大龙潭新居区附近的新寨 ...
  住新房、喝自来水、走水泥路……这是曾经居住在望谟县大山深处昂武镇九老山村村民班仕斌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班仕斌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和妻子在义龙新区大龙潭新居区附近的新寨村租了一套房子,开了一家望谟酸汤豆腐坊,还带动5个搬迁户就业。“现在我小孩全部在顶效读书,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小孩哪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班仕斌很是感激地说。

  自2016年11月1日望谟县启动第一批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以来,至今已有5723户26809人搬入义龙新区马别麻山社区、大龙潭王母社区居住。在这两年里,义龙新区、望谟县高度重视,以新市民计划为统领,以“三就”(就业、就学、就医)为重点,切实为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一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稳步推进。

  望谟县组建了就业扶贫专班,成立了人力资源平台公司,并深入沿海一带考察,多方探索推动就业创业的措施。为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开展就业扶贫,望谟县对符合条件有组织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补贴。通过符合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一年内连续)及以上的,每人每月补贴300元;通过符合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6个月以下),每人每月补贴200元;通过符合有组织转移就业的非贫困户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一年内连续)及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月补贴200元。同时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其它方式转移就业且家庭成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5000元及以上的,给予该家庭外出务工人员每人一次性补贴1000元。望谟县还设立就业跟踪服务补贴,对建有实体化就业服务站且能提供规定的有关服务,服务对象达到300人及以上的,每年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

  工作中,该县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公益性岗位及对接当地企业用工需求,解决部分搬迁人员就业。同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提高收入。岜从村搬迁户杨云到义龙新区居住后,先是参加公益性岗位工作,熟悉居住区环境,认识了很多当地人后,他组织搬迁户承接装修、运输等工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队伍里的冉茂夫妇刮瓷粉技术好,每天的工作多得应接不暇。

  同时,望谟县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协调对接,充分调查研究就业市场环境,并依托对口帮扶和省里关于建设扶贫车间等政策支撑,稳定促进就业的要求,妥善安排好搬迁劳动力的就业。前锋村村民肖仕刚搬到义龙新区居住后,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到杭州皮鞋企业工作,开始时每月领到3800元的报酬,随着经验的积累,工作效率的提高,目前每月工资在6000元以上。

  另外,望谟县实行“蜂王带蜜蜂”增收计划,以一个村寨或某一群体中的中心人物为带头的“蜂王”,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劳动力,让输出的劳务人员在“蜂王”带领下稳定就业。麻山镇前锋村村民肖仕清先在上海从事普通扎筋工人,由于能吃苦、技术熟练,老板把整项扎钢筋的工程交给他负责,他通过就业扶贫专班的协调,组织了从家乡搬迁到兴义的100余名亲友到上海从事普通扎筋。一年下来,跟着肖仕清务工的亲友都有了5位数的存款。

  如今,易地扶贫搬迁点像班仕斌一家因易地扶贫搬迁离开大山,过上好日子的人家还有很多,他们或自当“老板”、或进厂打工、或帮人做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望谟县已有14931人通过就地就业创业、外出务工、发展就业等多渠道实现了11990人就业,就业率达到80%以上。

  为了激励先进、激发更多的搬迁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1月22日,望谟县对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起到很好带头作用的32名创业带头人和16名就业带头人共48人进行了表彰。(岑志福)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望谟

住新房、走水泥路 望谟县万余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创业

  • 编辑:六弦浏览:3173评论: 0 黔西南日报
  •   住新房、喝自来水、走水泥路……这是曾经居住在望谟县大山深处昂武镇九老山村村民班仕斌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班仕斌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他和妻子在义龙新区大龙潭新居区附近的新寨村租了一套房子,开了一家望谟酸汤豆腐坊,还带动5个搬迁户就业。“现在我小孩全部在顶效读书,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小孩哪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班仕斌很是感激地说。

      自2016年11月1日望谟县启动第一批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以来,至今已有5723户26809人搬入义龙新区马别麻山社区、大龙潭王母社区居住。在这两年里,义龙新区、望谟县高度重视,以新市民计划为统领,以“三就”(就业、就学、就医)为重点,切实为搬迁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一户至少有一人就业,基本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稳步推进。

      望谟县组建了就业扶贫专班,成立了人力资源平台公司,并深入沿海一带考察,多方探索推动就业创业的措施。为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开展就业扶贫,望谟县对符合条件有组织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组织和个人给予相应补贴。通过符合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一年内连续)及以上的,每人每月补贴300元;通过符合有组织转移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6个月以下),每人每月补贴200元;通过符合有组织转移就业的非贫困户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一年内连续)及以上的给予每人每月补贴200元。同时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其它方式转移就业且家庭成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5000元及以上的,给予该家庭外出务工人员每人一次性补贴1000元。望谟县还设立就业跟踪服务补贴,对建有实体化就业服务站且能提供规定的有关服务,服务对象达到300人及以上的,每年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

      工作中,该县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居住区公益性岗位及对接当地企业用工需求,解决部分搬迁人员就业。同时,鼓励群众自主创业,提高收入。岜从村搬迁户杨云到义龙新区居住后,先是参加公益性岗位工作,熟悉居住区环境,认识了很多当地人后,他组织搬迁户承接装修、运输等工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队伍里的冉茂夫妇刮瓷粉技术好,每天的工作多得应接不暇。

      同时,望谟县加强与沿海地区的协调对接,充分调查研究就业市场环境,并依托对口帮扶和省里关于建设扶贫车间等政策支撑,稳定促进就业的要求,妥善安排好搬迁劳动力的就业。前锋村村民肖仕刚搬到义龙新区居住后,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到杭州皮鞋企业工作,开始时每月领到3800元的报酬,随着经验的积累,工作效率的提高,目前每月工资在6000元以上。

      另外,望谟县实行“蜂王带蜜蜂”增收计划,以一个村寨或某一群体中的中心人物为带头的“蜂王”,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劳动力,让输出的劳务人员在“蜂王”带领下稳定就业。麻山镇前锋村村民肖仕清先在上海从事普通扎筋工人,由于能吃苦、技术熟练,老板把整项扎钢筋的工程交给他负责,他通过就业扶贫专班的协调,组织了从家乡搬迁到兴义的100余名亲友到上海从事普通扎筋。一年下来,跟着肖仕清务工的亲友都有了5位数的存款。

      如今,易地扶贫搬迁点像班仕斌一家因易地扶贫搬迁离开大山,过上好日子的人家还有很多,他们或自当“老板”、或进厂打工、或帮人做事,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望谟县已有14931人通过就地就业创业、外出务工、发展就业等多渠道实现了11990人就业,就业率达到80%以上。

      为了激励先进、激发更多的搬迁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1月22日,望谟县对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起到很好带头作用的32名创业带头人和16名就业带头人共48人进行了表彰。(岑志福)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