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义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兴义

乡愁节后访乡愁,时光旅途忆时光——兴义万峰林乡愁集市

更新:2019-1-30 15:51|编辑:山遇水|浏览:1793|评论: 0 |来源: 兴义之窗
摘要:乡愁集市可谓设计匠心独运,打造精益求精,视觉锦上添花。每一块石头、每一幢房屋、每一面墙、每一处草坪、每一条标语、甚至每一片瓦,无不体现了和谐美的元素,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美得令人心醉,游人感觉进入了虚拟 ...
  1月26日下午,与好友数人徜徉在兴义万峰林乡愁集市,寻乡愁,忆时光。傍晚的乡愁集市游客稀疏,车辆很少,确实是难得的清静观光机会,安全又舒心。


  跨过乡愁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静静的纳灰河,越过河上的小桥,便看见几个黑漆漆大小不一的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轱辘辘地缓缓转动,周而复始地发出吱呀呀的响声,让人感觉古朴与凝重。游客兴奋不已,停下脚步合影留念,记录美好,也正好感受时光流逝与岁月沧桑,咱们似乎又回到了“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的汉晋时代,先民们正在使用这种“先进”的工具进行灌溉、排涝,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古书上曾这样记载“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中国古人的智慧也由此可见一斑。

  再往前走,游人惊奇地发现了一堂大灶和一口大锅,灶台有五级阶梯,可拾级而上,大锅上书写“万峰布依”四个大字,我觉得称其为天下第一灶、天下第一锅应不为过。站在锅边,似乎可以联想起乡愁节那天,灶塘里柴火熊熊,炊烟袅袅,锅里注入十几吨水,再放进几头大肥猪,水滚滚,香飘飘,水汽氤氲,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经过乡愁八大碗,沿淙淙溪水逆流而上,一缸口大小的人工泉水从树下石洞中喷涌而出,泛起白碌碌的水花,集市便有了灵性。路边菜园里菜花开得正盛,黄色的菜花、土色的屋墙和橙色的茅草屋顶搭配在一起,显得协调自然。路左侧墙上的一幅标语很有特色,黑圆框,乳白字,每框三字,书写的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再经过滴水坛、本心堂和远方的家,便来到了乡愁集市的西郊。


  西郊种植有蔬菜,还有火龙果树,寒冬腊月,上面居然还挂着红通通的火龙果。小溪边有一片大蒜地,蒜叶青秀秀的,一位大叔正在地里拔蒜苗,然后把蒜苗整齐地码在溪沿上,一堆一堆的,咱们便跟老人闲聊起来。老人粗略计算了一下他这几分地的收益,再加上他姑娘在乡愁集市当导游的工资,一家人每月的收入相当不错,日子过得越来越也巴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嘴里一个劲地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打造乡愁集市。是阿,游客来了,游客多了,咱们老百姓的收入也直苗苗的往上翻,对当地人来说,乡愁愁得好,乡愁愁得幸福。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老人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呢。

  踏着薄暮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乡愁集市,但这里的美却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乡愁集市可谓设计匠心独运,打造精益求精,视觉锦上添花。每一块石头、每一幢房屋、每一面墙、每一处草坪、每一条标语、甚至每一片瓦,无不体现了和谐美的元素,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美得令人心醉,游人感觉进入了虚拟的世界,人们好像生活在立体的中国画里,抑或是现场版的清明上河图。一个字的感受:美!两个字的感受:真美!最后用一首打油诗来结束今天的旅程。(唐作仁)


  暮游乡愁集市

  日暮乡愁市,云回宋玉墙。

  柴扉仙鹤草,茅店召公棠。

  怅惘捎明月,相思寄远方。

  翻车溪水急,流淌旧时光。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兴义

乡愁节后访乡愁,时光旅途忆时光——兴义万峰林乡愁集市

  • 编辑:山遇水浏览:1793评论: 0 兴义之窗
  •   1月26日下午,与好友数人徜徉在兴义万峰林乡愁集市,寻乡愁,忆时光。傍晚的乡愁集市游客稀疏,车辆很少,确实是难得的清静观光机会,安全又舒心。


      跨过乡愁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静静的纳灰河,越过河上的小桥,便看见几个黑漆漆大小不一的水车,在水流的冲击下,轱辘辘地缓缓转动,周而复始地发出吱呀呀的响声,让人感觉古朴与凝重。游客兴奋不已,停下脚步合影留念,记录美好,也正好感受时光流逝与岁月沧桑,咱们似乎又回到了“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的汉晋时代,先民们正在使用这种“先进”的工具进行灌溉、排涝,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古书上曾这样记载“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中国古人的智慧也由此可见一斑。

      再往前走,游人惊奇地发现了一堂大灶和一口大锅,灶台有五级阶梯,可拾级而上,大锅上书写“万峰布依”四个大字,我觉得称其为天下第一灶、天下第一锅应不为过。站在锅边,似乎可以联想起乡愁节那天,灶塘里柴火熊熊,炊烟袅袅,锅里注入十几吨水,再放进几头大肥猪,水滚滚,香飘飘,水汽氤氲,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经过乡愁八大碗,沿淙淙溪水逆流而上,一缸口大小的人工泉水从树下石洞中喷涌而出,泛起白碌碌的水花,集市便有了灵性。路边菜园里菜花开得正盛,黄色的菜花、土色的屋墙和橙色的茅草屋顶搭配在一起,显得协调自然。路左侧墙上的一幅标语很有特色,黑圆框,乳白字,每框三字,书写的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再经过滴水坛、本心堂和远方的家,便来到了乡愁集市的西郊。


      西郊种植有蔬菜,还有火龙果树,寒冬腊月,上面居然还挂着红通通的火龙果。小溪边有一片大蒜地,蒜叶青秀秀的,一位大叔正在地里拔蒜苗,然后把蒜苗整齐地码在溪沿上,一堆一堆的,咱们便跟老人闲聊起来。老人粗略计算了一下他这几分地的收益,再加上他姑娘在乡愁集市当导游的工资,一家人每月的收入相当不错,日子过得越来越也巴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嘴里一个劲地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打造乡愁集市。是阿,游客来了,游客多了,咱们老百姓的收入也直苗苗的往上翻,对当地人来说,乡愁愁得好,乡愁愁得幸福。在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老人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呢。

      踏着薄暮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乡愁集市,但这里的美却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乡愁集市可谓设计匠心独运,打造精益求精,视觉锦上添花。每一块石头、每一幢房屋、每一面墙、每一处草坪、每一条标语、甚至每一片瓦,无不体现了和谐美的元素,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美得令人心醉,游人感觉进入了虚拟的世界,人们好像生活在立体的中国画里,抑或是现场版的清明上河图。一个字的感受:美!两个字的感受:真美!最后用一首打油诗来结束今天的旅程。(唐作仁)


      暮游乡愁集市

      日暮乡愁市,云回宋玉墙。

      柴扉仙鹤草,茅店召公棠。

      怅惘捎明月,相思寄远方。

      翻车溪水急,流淌旧时光。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