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望谟县乐旺镇大湾村,寒风细雨。乐旺镇党委委员、挂职副镇长黄孚和大湾村“五人小组”驻村干部到村民家宣传扶贫政策。
“现在是打工返乡时期,我们趁人多在家的时候多去村民家走动,了解他们的打工情况,共商发展意愿,动员易地扶贫搬迁。”黄孚说,脱贫攻坚已到了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以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位于严重石漠化高山上的大湾村,是望谟县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人口最多的乡村之一。
“2017年9月底,我刚到乐旺镇挂职,第一次来大湾村的时候,全村13个村民组只有两个组通了水泥路,农户们喝水靠的是小水窖储存的望天水,零星的地块种不了水稻,粮食都得从外面买,更没有什么产业。”
贫穷落后的情况让联系大湾村的黄孚深感脱贫攻坚任务之重,这对于并无基层工作经验的他来说,是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就要勇于担当。为了推进工作,黄孚常年扎根村寨,经常一两个月不回家。
基于精准扶贫“五个一批”的好政策,黄孚和驻村干部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村民们搬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山旮旯。
“故土难离,大湾村的村民多是苗族,他们世代居住在高山上,怕进了城不习惯,很多人不愿意搬迁。”黄孚说,动员一户人家搬迁,要上门做很多次思想工作。“李彪常年在外务工,妻子在镇上租房子带孩子读书,老母亲一个人住在危房里,不愿搬迁。我们就先从就业、就学、后代发展等角度说服李彪,再由他做通母亲的思想工作。”
在黄孚和驻村干部们的努力下,大湾村全村401户人家已有99户搬迁出大山,过上好日子。
而留在家乡生活的村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大变化。“我们围绕‘四场硬仗’,大力推进‘组组通’建设,2017年至2018年全镇修了18条通组路,共48.8公里,全镇3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已全部修好了通组路。”黄孚说。
路通了,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跟着推进。2018年10月,全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启动,预计今年5月完成建设;协调黔西南州移动公司筹建基站;引进光伏发电项目,用贵阳市白云区的帮扶资金200万元入股,给贫困户分红……
“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我们2019年将在产业发展上多下功夫,多渠道促进百姓增收。”黄孚充满干劲,他说:“乡亲们脱贫,是我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