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丰都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永安社区共有居民745户3023人,其中党员25人。为认真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丰都街道党工委从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的建设“一构架三清单”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抓好社区管理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建立“四类”组织,强化基础保障。一是建党组织。建立永安社区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3名曾担任过村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新市民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围绕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经济发展、监督检查等工作,将党员划到5个党小组,确保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对新市民社区的全覆盖。二是建自治组织。建立永安社区居民委员会,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民主选举5名新市民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委员,共同研究制定《新市民公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三是建群团组织。坚持党建带群建,同步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冷暖疾苦。四是建物管公司。建立社区自主经营管理的永安物业管理公司,由社区“两委”选聘新市民15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减轻新市民物业负担,提升物管水平,每年可为社区增收10余万元。
坚持“四个”起来,促进作用发挥。一是党旗飘起来。坚持在党组织所在地和党员开展工作、活动的地方,统一悬挂党的旗帜,让搬迁群众和党员感受到,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党的组织,都有党的领导和关怀。二是党徽戴起来。要求新市民党员统一规范佩戴党徽,亮出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以合格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党员干起来。全面落实“党员责任包干区”制度,设置党员义务岗,由党员带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整治社区环境卫生、开展治安巡逻等工作,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切实担当作为。四是党组织强起来。由党组织通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面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原则,强化党组织在社区各项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整合“四方”力量,形成帮扶合力。一是企业帮扶。由丰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安排辖区九拧∧、富康、久智信等企业与社区“两委”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定期开展慰问、提供就业岗位,对新市民进行帮扶。目前,辖区企业共为新市民提供就业岗位280余个,投入帮扶资金50余万元。二是学校帮扶。充分发挥辖区万峰一小、兴义市九小、崇文中学等中小学校资源,全面保障新市民所有适龄学子共102人实现就近、就地入学。同时,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立“校地共建”合作关系,每年师院负责选派2名学生到社区实习,帮助社区开展工作。三是医院帮扶。在社区落实200平方米的门面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配齐配强医务工作人员8名,为新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新市民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四是干部帮扶。全面加强社区帮扶队伍建设,丰都街道党工委有1名班子成员专门负责新市民社区建设工作。市委组织部选派1名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帮扶队长)和2名干部担任驻区帮扶队员,公开招考3名社区后备干部,增设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参与新市民帮扶工作。
搭建“四大”平台,创新服务载体。一是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创建“小安”微信公众号,为新市民提供立体化的线上交流服务平台。目前,“小安”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各类资讯300余条,为新市民落实服务事项80余项。其中,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通过“小安”找到了工作,14名在家老人通过“小安”和外出务工家人视频联系。二是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对照“一构架三清单”梳理出60余条服务事项,建立“审批事项立即办、服务事项协调办、代办事项跑腿办”服务机制,让新市民足不出社区就可办理各类事项。目前,共为新市民办理实事780余件。三是搭建乡愁文化平台。打造280平方米的乡愁文化活动中心,内设乡愁物品展示墙、感动墙、青春课堂、诚信书屋、心灵驿站、多媒体室等,为新市民开展学习、娱乐、交流等活动提供良好环境。每天约有70余人次出入活动中心。四是搭建产品销售平台。打造农特产品代销社,新市民可委托代销社销售老家土鸡蛋、土蜂蜜、核桃、腊肉等农特产品,增加收入。同时,新市民在代销社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均享受折扣优惠,解决新市民购物难、销售难的问题。目前,代销社已营利2万余元。
评选“四户”典型,激励转变融入。按照《新市民公约》,分别制定“文明守信户”“勤劳致富户”“遵纪守法户”“团结互助户”评选标准,根据新市民所在的楼栋和网格,由驻区帮扶队、社区干部、楼栋长、公益性岗位人员、大学实习生、社区志愿者等人员,负责每半月入户检查评分1次,结合新市民日常行为表现,每季度综合评价排名,确定“文明守信户”“勤劳致富户”“遵纪守法户”“团结互助户”表彰对象,召开表彰大会命名表彰,发放米、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并选择1至2名代表作典型发言,激励新市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目前,共表彰命名“文明守信户”26户、“勤劳致富户”21户、“遵纪守法户”30户、“团结互助户”户32户。同时,在社区公共区域制作以“家训”“家风”“新24孝”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栏(墙),让新市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时时接受到熏陶和教育。(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