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是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扶智扶志“双扶”活动年,也是全市脱贫攻坚啃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市扶贫办以“四个措施”扎实推进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按照省、州、市关于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安排部署,治理“四个意识”不强问题,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扶贫领域作风治理宣传发动工作,使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意识深入人心,为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入户督导,找准问题。一是与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针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事项,如:“贫困户识别不精准、帮扶措施不精准、贫困户退出不精准”等问题,对全市24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街道)各选取1个村作为样本村,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督导,重点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及信息精准工作进行督导。累计进村24个,其中贫困村21个,非贫困村3个,入户7000多户,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乡镇(街道)限时整改。二是针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中资金管理不规范、项目库建设不完善、扶贫资金公示公告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协同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所有涉及2017年度扶贫项目的乡镇(街道)、实施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围绕市、乡级扶贫项目库建设执行及动态管理情况、扶贫资金项目实施与脱贫成效挂钩情况、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落实情况、扶贫资金项目县、乡、村信息公告公示情况等进行督导。对各乡镇(街道)2015年以来所有扶贫项目专项治理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汇总、梳理出存在的个性问题及共性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文字材料后反馈至各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整改。
专项治理,精准整改。一是着力“五个专项治理抓整改。按照《兴义市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整改方案》相关内容要求,扎实推进贫困人口漏评错评和错退等问题整改工作。通过组织各乡镇(街道)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等国家、省考核指标,结合国家、省级层面2017年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反馈问题开展拉网式全员核查,形成问题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全面进行整改。协同市脱贫攻坚指挥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组成24个督导组,对存在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乡镇与乡镇之间交叉检查,并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开展查漏补缺工作及“回头看”工作,对确因特殊情况短期不能整改的,分类汇总,形成专题报告,按程序逐级上报,以“严、细、实”的作风闭环脱贫攻坚各项整改工作。二是着力“十个一”专项治理抓精准。为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出台了《兴义市脱贫攻坚贫困农户“十个一”专项整治方案》,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八个不能脱”标准,紧盯户和人脱贫退出关键因素,开展贫困户“十个一”专项整治。主要采取查阅档案资料、进村入户、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对督导乡镇(街道)、村进行督促指导,每乡镇(街道)选取2个贫困村(2018年出列村全覆盖),每村抽取3户以上贫困户进行随机入户核查。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形成督导报告反馈至各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整改。
集团攻坚,补齐短板。针对攻坚任务重、工作推进慢、问题难点多的乡镇,集中发力开展集团攻坚。协同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大扶贫主体部门成立联合攻坚队伍,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聚焦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巩固出列村、脱贫户脱贫成效,认真梳理攻坚乡镇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建立台账,实行办结销号。目前,已完成对泥凼、雄武、白碗窑、南盘江等乡镇集团攻坚情况反馈,并对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