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西南州副州长邓家富、州应急办主任李安辉、普安县副县长陈建林一行赴普安县新店镇与基层干部、贫困户代表面对面交流,共谋脱贫致富之路。新店镇党委书记李佳封、人大主席吴永健、镇长吴松峰及各村(社区)“五人小组”成员参与座谈。

“你们如何识别贫困户?”“村里的精准扶贫措施有哪些?”“‘五人小组’成员如何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座谈会一开始,邓家富同志一一向各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情况。并认真听取了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在听取各村发展规划后,邓家富同志对新店镇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对象识别“精准”。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把握“精”和“准”,精是目标,准是要求;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扶贫工作的根基,是精准脱贫的基础,“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这样国家资金才更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须把“精准”二字落到实处,做到精准识别,要扶真贫、真扶贫。这需要我们有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识别制度。更是要求我们干部必记一颗客观公正的标准,这是最重要的。二是要抓改变思想,治庸治懒,激发创业求富的激情。脱贫攻坚的核心在于到村到户,本质在于扶助穷人。无论是区域发展项目还是到户项目,其落脚点应当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减少穷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摆脱贫困,很重要的是要提倡振奋精神,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通过外力刺激贫困户“想致富”的欲望,从而才能转变观念,才能成为致富的内生动力,所以说精准扶贫首要任务是针对贫困人群的“治庸治懒”。三是镇村干部要加大精力投入,进村串户,深入群众家中。将政策落实到户到人。要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积极协调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搬迁农户发展订单农业或吸纳搬迁群众务工。依靠扶贫等相关部门加强搬迁群众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其他职业技能培训,改变搬迁群众原有的落后生产方式,增加和提高搬迁群众劳动技能,实现增收渠道的多元化。
县扶贫办、县移民局、县农业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一同参与座谈。(申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