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相连,黔甬情深。东西呼应,海陆“姚”望。
上世纪90年代,宁波就已开启对黔帮扶。2018年4月,黔西南州与宁波市重新调整县(市)结对帮扶关系,明确兴义市与余姚市建立结对协作关系,余姚与兴义成为新一轮结对帮扶城市。兴义市抓住宁波余姚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的契机,在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方面深化交流协作,推动了东西部协作的快速启动和稳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初见成效。
深化扶贫协作 助推全面发展
兴义市虽不是贫困县,但截止2018年8月,全市仍有贫困人口10620户46363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为进一步加强余姚兴义两地交流合作、全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兴义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兴义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余姚、兴义两地党政主要领导多次进行互访调研,考察交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情况,围绕“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6个方面出台了《兴义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兴义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实现扶贫协作机制从部门到行业全方位覆盖。
聚焦产业扶贫 增强协作动力
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手段。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提升脱贫成效,增强造血功能,今年以来,余姚加大了兴义产业尤其是特色产业的帮扶力度,到位扶贫协作资金1000万元,实施“兴义大红袍、海子梨”特色产业项目、兴义市三角梅育苗及示范基地绿化种植项目、七舍镇1000亩茶叶种植管护项目和猪场坪乡核桃产业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885人。
此外,兴义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赴余姚开展招商引资、旅游、农产品推介活动,邀请东部地区20余家企业到我市考察,目前落地注册企业3家。在余姚开设贵州兴义原生态绿色食材展销中心直营店,让兴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加强人才交流 提高协作保障
扶贫先扶智。人才资源是东西部协作工作中最稀缺的资源。对此,兴义引进宁波市3名党政干部、13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兴义市挂职交流,兴义选派5名干部,46名医疗、教育、人社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宁波挂职学习;余姚发挥资源优势,与兴义市联合开展脱贫攻坚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结合当地实际,推动智力帮扶与产业帮扶的互促共进、有机融合。一年来,依托余姚市优势培训资源,两地组织党政干部培训180人次,开展教育、医疗技术培训1027人次。
在东西部协作工作中,余姚-兴义建立起劳务协作机制,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助力脱贫工作,成立了兴义—余姚劳务工作站,建立兴义籍人员在宁波余姚市务工台账,开展培训或组织招聘。宁波、余姚部分企业根据用工实际,为兴义籍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群众寻找增收致富道路。目前,共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8期205人,开展劳动力培训12期共计504人;举行专场招聘会2次,提供针对贫困户就业岗位5087个。
真心真情帮扶 携手同步小康
自余姚-兴义开启两地结对帮扶以来,余姚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到兴义的结对帮扶中来。
兴义市卫计局与余姚卫计局签订精准扶贫战略医院对口协作协议,兴义市人民医院等8所医疗机构与余姚市8所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兴义市教育局与余姚市教育局签订了教育对口协作协议,确定兴义中学等8所学校与余姚市7所学校结对帮扶,同时开展开展教育技术人才交流、培训和提供人才支援工作,双方市委党校也达成协作帮扶单位,为干部培训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余姚市4个乡镇1个开发区与兴义市5个乡镇结对帮扶,签定了结对帮扶协议,到位帮扶资金135万元,落实产业帮扶项目6个。
除开展结对帮扶外,宁波余姚市各界积极组织捐款捐物100余万元,助力兴义脱贫攻坚工作。
兴义、余姚相隔千山万水,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目前双方正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协作新模式,不断加强交流与协作,努力谱写余姚兴义一家亲、携手并进奔小康的扶贫协作新篇章。(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