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义市把“校农结合”作为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农产品产销结合转型升级,打造“两端一链一平台”,通过“自建农产品贸易平台+高效供应链+打通两端”的O2O+B2B模式,一端链接着农民和农业基地,一端链接着教育食堂、政府食堂、超市食材和社区家庭食材,砍去中间环节挤出来的利润空间,让利给种植户和贫困户,依托大数据开创了农业产业以销促产发展新局面。
兴义市第五中学是兴义市学生人数最多的几所中学之一,学生食堂每天需要购买4000斤左右的新鲜蔬菜为3600余名学生准备三餐。兴义五中食堂负责人詹诗韵说:“以前凌晨三点就要去买菜,七点左右回来开始加工。现在泉涌配送中心准时6点送过来,签收最多十分钟。以前买菜都是肉眼判断菜的品质和安全性,现在泉涌有专门的农残检测。”
位于兴义市马岭镇轻工业园区的泉涌配送中心,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每天都有200多个种类8.3万斤来自兴义市贫困乡镇的新鲜优质蔬菜,经过分拣、检测、配送到学校,走上学生餐桌。泉涌配送中心监察部检测员刘刚说:“每种蔬菜都要进行农残检测,一旦农残超标,我们将立即上报市场监督管理局实施管控,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农残超标情况。”
为实现校农结合的精准对接,泉涌配送中心开发了校农结合预约直销平台。学校只需在专门的手机App、微信和网页版商城上下单,就可以采购各乡镇贫困村的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订单线下配送,既确保了食材的合理搭配和安全卫生,也降低了学校的管理压力。
2017年8月,黔西南州正式启动农产品销售“泉涌”工程,兴义市成立了农产品销售“泉涌”工程指挥部,统筹规划农产品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超市等“十进”相关工作。2018年5月,作为配套项目的泉涌配送中心全面投入运营,现有员工185人,冷链物流车60辆,可满足40万人、300家以上企事业单位生鲜食材要求。
目前,泉涌配送中心已实现配送各类生鲜农产品1600吨,产值2400万元,助农增收800余万元,初步实现了学校后勤有保障和贫困人口有增收的双赢局面。
据统计,现与泉涌配送中心开展供应合作的贫困基地、合作社已有31家,带动全市946户贫困户3518人就业,预计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与191所学校达成生鲜供应协议,正在启动机关单位生鲜供应41家,日供销量达8.3万斤,月销售额为900万元,年销售额可达1.2亿元。
兴义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徐盛祥说:“泉涌工程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将以此为契机让食品配送进机关、进部队、进医院,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让更多有地方特色、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贫困基地、合作社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王 霞 晏 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