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您好!欢迎来到兴义之窗/ 手机客户端/ 官方微信/ 在线投稿

兴义之窗

您现在的位置:兴义之窗>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晴隆

晴隆孟寨村:探寻“仡佬”民俗 保护民族文化 (图/文)

更新:2018-8-8 09:49|编辑:柏杨|浏览:1908|评论: 0 |来源: 晴隆县人民政府网
摘要:  8月3日以来,晴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人员走进光照镇孟寨村,搜集和整理仡佬族原生态民俗文化。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分布在晴隆县的有101户,主要集中聚居在光照镇孟寨村的梧桐、塘边两个组 ...

  8月3日以来,晴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人员走进光照镇孟寨村,搜集和整理仡佬族原生态民俗文化。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分布在晴隆县的有101户,主要集中聚居在光照镇孟寨村的梧桐、塘边两个组。


研究会人员与仡佬族村民围座交流

  来到梧桐组,在村寨的小广场旁一棵大榕树非常引人注目,树下是村民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仡佬族村民们与晴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人员围坐在一起,年长的村民讲述起他们的民风民俗。他们的祖辈是从江西迁移而来,没有深究过迁徙原因,都是一辈辈口口相传。仡佬族有一句俗语“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石旮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遗憾的是仡佬族文字已经失传。丧葬文化和其他地方有所区别,其他民俗文化大同小异。

  “爬地坡,就啊爬地坡,好比细牛下来走诶,爬地坡……”

  热情好客的仡佬族村民们还唱起原生态山歌《爬坡歌》,歌曲源于劳作现场,体现了仡佬族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梧桐组村民杨泽美心灵手巧,她做的仡佬族服饰很受村民们欢迎。但是目前,传统仡佬族服装也只有村子里的老年人才会穿了,孩子们基本不穿。

  杨泽美向记者介绍:“我们仡佬族穿衣服,老年人穿的就是土色的,年轻人就是花色的。其他的包的帕子,热天包的是圆的,就叫锅圈帕,冷天包的就是尖角帕。我们仡佬族传承下来的衣服,冷天穿的是黑色,热天青年人穿的是花色,衣服衣领有花,袖口有花。”

  零距离了解仡佬族文化的特色,晴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方卿认真做着记录。对于民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研究会也正在做出他们的努力。

  “经过我们走访仡佬族群众,发现他们的语言、服饰、一些文化,还有些风俗习惯都汉化得非常严重。所以这次调研后,我们将对这些东西进行很好的收集、整理,最终将它编辑出版。也就是下一步,我们将对晴隆仡佬族的这些文化,很好的把它开发传承下来。”方卿如是说。(徐艳香 张 倩 摄影报道)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惊讶

网友点评(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 暂无任何评论,赶快抢沙发!
查看全部评论(0)

更多信息 >>图片推荐

《兴义之窗》简介|联系方式|免责声明|广告服务|QQ|布苗之乡|手机客户端

运维:黔西南州金州在线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黔西南州天生律师事务所杜兴开 李梅 电话:0859-3244148

技术咨询:0859-3112359|投稿热线:0859-3114520|频道合作:18985992826|广告热线:0859-3554999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Copyright 1999 - 2019 Xyzc.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07001096号-6

返回顶部
> 本地资讯 县市动态 > 晴隆

晴隆孟寨村:探寻“仡佬”民俗 保护民族文化 (图/文)

  • 编辑:柏杨浏览:1908评论: 0 晴隆县人民政府网

  •   8月3日以来,晴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人员走进光照镇孟寨村,搜集和整理仡佬族原生态民俗文化。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分布在晴隆县的有101户,主要集中聚居在光照镇孟寨村的梧桐、塘边两个组。


    研究会人员与仡佬族村民围座交流

      来到梧桐组,在村寨的小广场旁一棵大榕树非常引人注目,树下是村民们纳凉休闲的好去处。仡佬族村民们与晴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人员围坐在一起,年长的村民讲述起他们的民风民俗。他们的祖辈是从江西迁移而来,没有深究过迁徙原因,都是一辈辈口口相传。仡佬族有一句俗语“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石旮旯”。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遗憾的是仡佬族文字已经失传。丧葬文化和其他地方有所区别,其他民俗文化大同小异。

      “爬地坡,就啊爬地坡,好比细牛下来走诶,爬地坡……”

      热情好客的仡佬族村民们还唱起原生态山歌《爬坡歌》,歌曲源于劳作现场,体现了仡佬族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梧桐组村民杨泽美心灵手巧,她做的仡佬族服饰很受村民们欢迎。但是目前,传统仡佬族服装也只有村子里的老年人才会穿了,孩子们基本不穿。

      杨泽美向记者介绍:“我们仡佬族穿衣服,老年人穿的就是土色的,年轻人就是花色的。其他的包的帕子,热天包的是圆的,就叫锅圈帕,冷天包的就是尖角帕。我们仡佬族传承下来的衣服,冷天穿的是黑色,热天青年人穿的是花色,衣服衣领有花,袖口有花。”

      零距离了解仡佬族文化的特色,晴隆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方卿认真做着记录。对于民风民俗的保护和传承,研究会也正在做出他们的努力。

      “经过我们走访仡佬族群众,发现他们的语言、服饰、一些文化,还有些风俗习惯都汉化得非常严重。所以这次调研后,我们将对这些东西进行很好的收集、整理,最终将它编辑出版。也就是下一步,我们将对晴隆仡佬族的这些文化,很好的把它开发传承下来。”方卿如是说。(徐艳香 张 倩 摄影报道)

    网友点评
    (温馨提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发言时请遵守相关法律)

    查看全部评论(0)

    兴义之窗反馈电话:18985992826

    公安机关备案号:黔52230102000079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