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成蝶(戴仙鸿 摄)
艰难的进洞之路
沿着山路前行,一路都是迷人的风景。在距村里1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奇形怪状的石山上长满了野生的仙人掌和青苔,地上的青苔加上一地落松为整片林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软软的,清风袭来,顿时让疲惫不堪的我们心旷神怡。要是炎热的夏天到这里避暑,那可是极好的。
“啊……!”一行的同事不时发出阵阵呐喊,放空自己的同时,似乎也在向溶洞发起挑战,告诉它“我们来了!”
经过40多分钟的跋涉来到洞口,每个人都已大汗淋漓,然而美景还在前方,还在洞中。洞口往里走50米左右是深不见底的峭壁,要想下到溶洞底部,必须借助绳子和软梯。趁着村民架软梯、布绳子的间歇,我们在洞口稍做休息。
半小时后,准备工作就绪,为了我们的安全考虑,村里特地安排了两个人帮助我们下洞。进洞之路是艰难的,蹲着穿过一个矮小的洞口后,向前走了约50米,是10多米高的悬崖,往下看去,不觉让人感到心惊胆战,悬崖的平坦处只能容纳四个人,四周一片漆黑,这里到溶洞底部只能靠软梯和安全绳,让人有种莫名的恐惧感,要是没有村民的帮助,我们是万万不敢下去的。
“拽紧绳子,千万不要松手!”开始下洞,村民和同事不断叮嘱我。靠着重力和绳子的牵引力我们慢慢往溶洞底部走,走走停停,差不多30分钟,临近溶洞底部。
“注意头,注意头,拉紧绳子!”快到溶洞底部的时候,绳子莫名地摆动了一下,我被绳子牵着甩到了峭壁的另一边,一旁的同事不禁为我捏了一把冷汗。
在村民的引导下,我们沿着地上的标记,一路前行。在爬过一个不到半米高的小洞口后,溶洞里的景观一一进入视野。
流金岁月(王成凤 摄)
开启探洞之旅
提到义龙新区德卧镇毛杉树村,最为出名的当属本地的“毛杉树歌节”,每年农历三月都有上万人慕名前往游玩。然而,我们要探秘的却是当地的新发现——神奇大溶洞。大溶洞位于毛杉树村阿油槽组,洞内景观形态千变万化,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人爬行通过,开阔之处可容纳上千人,里面石柱、石笋、梯田、石钟乳多姿多彩,随处可见,每一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观。
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和同事5个人一行从鲁屯古镇出发,沿着义龙大道,途经新德大道直奔德卧镇政府,开始了我们的探洞之旅。一路上我们都在聊与洞有关的话题,也想象过我们即将看到的洞是什么样子,然而却没有一个人猜对。
到德卧镇政府,说明来意,德卧镇副镇长周建成便撸起袖子让我们看他下溶洞后的伤痕,两只手臂上的淤青清晰可见,手肘处还有破皮后留下的结痂。
“要不要去呢?”我顿时心生犹豫,同时,也看到同行的同事脸上多了一丝顾虑。但是,每个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把心里的担忧藏了起来。
通过周镇长的联系,我们开车从镇政府出发,一路向西,经过10多分钟的车程到毛杉树村。毛杉树村是传统的少数民族村寨,村民们不仅纯朴善良,还热情好客。看到我们到来,热情的村民一边向我们介绍洞内的奇观,一边展示他们拍到的图片。
“小姑娘,你穿这个鞋子去不了洞里。”看到我穿着一双高跟鞋,一个热心的村民说道。为了方便,热心的村民借了我一双平底布鞋。说到这,顺便温馨提示一下,如果有需要去探洞的朋友,请务必带好干粮、水、手电筒、蜡烛、绳索、运动鞋、宽松的衣服、打火机,最好还有创可贴和一个双肩包。(蜡烛不仅仅是为了照亮,更重要的是如果蜡烛熄灭了,那可能是在告诉你,里面缺氧,不要再走了。)
为了我们能够顺利进入洞内,村民们各自回到家中,拿来了绳子(我不知道有多长,但是据说有50多斤)、软梯和一些干粮。
一切准备妥当已经12点钟,为了早点进洞,没有人顾得上吃早饭,就匆匆往洞口赶。
洞内景色(戴仙鸿 摄)
神奇大溶洞 步步皆景
洞内湿滑,地上都是粘土,洞顶钟乳石有的犹如一根根倒挂的楠竹,节节分明;有的像一把把利剑挂在头顶,透出锐气。两侧有的呈瀑布型、有的呈石笋型,高的有10多米,造型怪异,气势磅礴,看得人眼花缭乱。
“这些都没有看点,好看的还在里面。”因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景观,我们都在专注拍照,领路的村民却不停催促说:“不要拍了,慢点手机内存不够,里面好看的还多很,走快点,不然待会走不完。”
确实,洞内正如村民所说,好看的景观都在后面。
“哇!你看这个像尊佛像,好大啊!”大约走了一小时,我们来到另一个溶洞,地上不再是湿滑的泥土,而是色泽通透的梯田和一些石笋,有的石柱通明透亮,经过电筒光的照射,就如同古玉一般。溶洞顶部的钟乳石湿润清新,像玉柱从顶垂直到地;有的像雨云倒悬空中,气象万千,蔚为奇观。这种奇妙的地下世界,构成了一座座自然雕琢的盛景,让人心魄震悸。
越往里走越空旷,因为洞内漆黑阴冷,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面栖息着成群的蝙蝠。
匆匆忙忙走了两个多小时,我们也只看到了溶洞的一小部分,因为体力不支加上时间关系,洞里又没有找到其他出口,我们只能原路返回。
说到出溶洞,那可是一个绝活,对于那些熟悉路况的村民来说,他们只用拽着绳子、身体下倾,就能飞檐走壁。而对于我这样完全没有攀岩体验的“菜鸟”来说,十分困难。
“你们先不要上来了,太滑了,你们的力气不够,还是在腰上系跟安全绳再上来。”上第一个台阶的时候,一个男同事走在前面,估计我们上不去,他立马叫停。系上绳子后,我还是上不去,于是后面的人使劲把我往前推,前面的人便伸手把我提了上去。
爬一个台阶,我们就要休息10分钟左右,仅仅出洞就花了大概1小时。回到村里,已经是下午6点钟,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整场采访也可以用“不虚此行”来画上一个完美句点,因为溶洞里抬头举目皆是景,脚下踩的还是景。
第一批到达洞内的村民毛仕云告诉我们,溶洞很大,初步估算占地500余亩,村民在里面走了8个小时也没有走完,而我们当天看到的景还不到全洞的五分之一。
看到如此具有开发价值的溶洞,村民意识都很高,没有人想到要去破坏,而是第一时间向镇政府报告。如今,当地村民正在翘首期盼溶洞得以合理开发和利用,让这奇特景观能呈现于游客面前,从而成为毛杉树村旅游线上一道靓丽风景。(王成凤)
水柱交融(戴仙鸿 摄)
――链接: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称为喀斯特地貌。
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
洞内景色(戴仙鸿 摄)
心心相映(王成凤 摄)
洞内单乳峰景色(戴仙鸿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