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之窗讯
2月—3月,首届“农信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首届“天盛之音”歌唱大赛、碧痕“苗族绣花节”系列活动、春节乡村系列文体活动纷纷登场,晴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仅得到了丰富和活跃,而且度过了一个喜庆、热烈、祥和、节俭、温馨的节日。

首届“农信杯”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
布依妇女在为春节文体活动表演鼓掌喝彩
4月,“阿妹戚托”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全县铺开、10名绣娘参加黔西南州“巧手绣娘”技能大赛暨妇女特色手工产品展示活动创佳绩。
5月,“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主题学生读书征文活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金桂缘”杯教师合唱大赛举行,千余名教师用美妙的旋律重温抗战悲壮的历史,用昂扬的歌声描绘明天豪迈的誓言。
6月,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30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资深记者50余人组成的媒体采访团齐聚晴隆,纷纷采访报道晴隆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晴隆”的感人画面和动人情景。
7月,2015年“晴隆印象”杯广场舞大赛和第三届“多采贵州·美丽晴隆·颂林杯歌唱大奖赛”举行。
8月,黔西南州美丽乡村·万峰林好歌旅游节文艺演出、第五届彝族“火把节”隆重举行,2015全国大学生夏令营微拍黔西南暨晴隆微电影创作采风活动在晴隆县安南古城举行,来自全国百所高校的200多名大学生微拍晴隆,用微电影的形式展示晴隆,讲述不一样的晴隆精彩故事。
9月,黔西南州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和黔西南州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香港文汇报、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黔西南日报、黔西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州级的数十家媒体百余名记者再聚晴隆,多视角、全方位对晴隆旅游发展、历史文化、特色农业等进行了及时快捷的宣传报道。同月,大型电视抗战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8套首播,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全国观众认识和理解了一段险被历史烟尘与文化误读埋没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抗战遗存。
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系列活动之一“多彩贵州”史迪威公路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系列活动举行。
11月,中国地市报新媒体互联网峰会的60多位社长、总编“走、转、改”采访活动走进晴隆。同月,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015年,晴隆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引领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及中央、省、州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创新工作,精心策划,突出思想引领和正确舆论引导,策划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文化活动,为“晴隆梦”传递出更多好声音,凝聚起更多正能量,为晴隆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环境。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金桂缘”杯教师合唱大赛
理论武装“洗脑”入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保证“活水”不断涌出,晴隆县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要求,结合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实际,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好县委中心组学习,晴隆健全完善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年度学习计划,积极组织县委中心组集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重要决策部署,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三项制度”,组织开展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社科理论下基层活动,努力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拓宽学习渠道,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年来,县委宣传部免费发放《时事报告》《党的十八大精神读本》等学习资料200余份,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应用理论的热情,尚学之风吹拂晴隆大地。“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提升了自己促进辖区发展、带领百姓致富的能力。”一位县委委员说。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文件和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组织各部门干部职工聆听省委、州委宣讲团的一系列宣讲活动。在此基础上,策划组建巡回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巡回宣讲,利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受教育人数达20余万人次。深入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每次宣讲突出一个主题,讲述1—2个群众熟知的“积德榜”上榜人物、身边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一年来,宣传文化系统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上讲堂不少于24次,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县直各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上讲堂宣讲2次以上。以“五进五促”活动为主要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落实到人,针对社区、农村、机关、企业和学校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深入发掘、宣传、树立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2015年,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活动360余场次,在全州名列前茅。
及时、透彻、准确的理论宣传,积极、全面、深刻的理论解读,汇聚起推进晴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激发了全县人民跨越赶超、同步小康的正能量。
新闻宣传发出好声音
我县新闻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
借助纪念抗战胜利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首届黔西南州旅发大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活动机遇,结合晴隆的文化旅游特征,精心策划“5+3+2”系列活动,着力打造“旅游名县”。先后邀请和接待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农民日报社、台湾中天电视台、香港文汇报、贵州日报社、贵州广播电视台、当代贵州、西藏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经济信息时报、西部开发报、劳动时报、贵州政协报、贵州民族报、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多彩贵州网、黔西南日报社、黔西南广播电视台等中央、省、州级的数十家媒体百余名记者走进晴隆,多视角、全方位对旅游发展、历史文化、特色农业等进行了及时快捷的宣传报道。拍摄了电视纪录片《24道拐纪实》《东方主战场》《走遍中国·再说24道拐》等大型专题,在黔西南日报开辟《翠华晴隆》专版,推出了一批有份量、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在晴隆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开辟“抗战重镇·翠华晴隆”“展新貌·迎盛会”等专栏,为活动开展造足了声势,扩大了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各级媒体刊播新闻稿件2000多条(篇、幅)。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在央视8套、贵州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在纪念抗战胜利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首届黔西南州旅发大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活动期间,在黔西南日报推出12个专版,在大公报推出一个专版,在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新华网、中新网、人民网、腾讯网等境内外高端媒体均有专题报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仅纪念活动和“24道拐”汽车爬坡赛,就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3条,《贵州新闻联播》播出8条,全国多家媒体进行立体报道。
积极推进县级媒体整体提升。围绕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今年以来,在晴隆政府网站相继开设《新春走基层》《访农家看增收》《聚焦“两会》《法制晴隆》《抓住盛会机遇,推动旅游发展》《抗战重镇 翠华晴隆》《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晴隆县人民政府官方微博》《晴隆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专题、栏目,为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宣传氛围,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和好评。指导晴隆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站等县级媒体,深入基层,报道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生产一线科学发展、同步小康的生动实践和先进典型,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关心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用群众乐于接受、产生共鸣的方式和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文字和音像,让群众真正爱读爱听爱看,提高新闻媒体的亲和力和影响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适应新常态,开通了晴隆县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平台,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与晴隆县移动公司合作,于4月10日启动移动手机新闻发布平台,拓宽信息发布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对“晴隆模式”“24道拐”“阿妹戚托”等地域品牌的宣传,提升县域形象。
网络宣传导控并进
晴隆研究制定了《互联网舆情监测导控工作方案》,使晴隆互联网宣传管理有章可循,加强对州内突发事件(事故)的舆论引导,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事故。联合公安机关,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翠华晴隆”政府网站、晴隆贴吧(论坛)及微博的日常监管,实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明确专人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回复。组建网评员队伍,监控敏感信息,发现网上舆情,及时引导和处置舆情,及时上报舆情信息。与此同时,加强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宣传干部队伍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推动全县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积极组织信息员开展舆情调研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对重大国际国内时政、社情民意,撰写报送舆情信息。
据统计,全年共组织刊发、转载稿件6000余条、图片2000多幅,撰写报送舆情信息900多篇,超额完成省、州安排的任务,居全州前列。
文明创建提升素质
一年来,晴隆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强化统筹,夯实基础,树立典型,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努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
深入推进“多彩贵州·美丽晴隆”文明行动。今年以来,晴隆县继续把“多彩贵州·美丽晴隆”文明行动摆在县委、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启动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制定了工作方案。通过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暨深入推进“多彩贵州·美丽晴隆”文明行动,掀起了全县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高潮。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深入开展“多彩贵州·美丽晴隆”文明行动的宣传力度,争取专款印制了20000册《晴隆县居民文明手册》,对农贸市场进行搬迁、整治、启动县城环境市场化运作,定期在电视台、信息中心网站设立了乱停乱放曝光台,在县城的主街道、大型广告、电子屏幕上加大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多彩贵州·美丽晴隆”文明行动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提升了城区市民对深入推进“多彩贵州·美丽晴隆”文明行动工作的认同感、支持率和满意度。
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一系列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在全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主导、主力作用,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扎实落实工作安排,在全县中小学校大力开展“祖国好·家乡美”主题系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完成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的事迹材料撰写、上报14人,上报信息简报160余篇,贵州文明网采用70篇。
着力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牵头组织实施中央、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工作任务,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建成5所乡村学校少年宫,2015年申报在建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坚持建、管、用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少年宫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的功能,壮大校外志愿服务队伍,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晒晒我的好家风征文比赛等德育实践活动,优秀童谣创作与传唱、经典诵读等文化传承活动,开展钢琴、手风琴、电子琴、剪纸、象棋、科普实验、书法、绘画、舞蹈、篮球等文体活动。
文化旅游生机勃勃
围绕打造“史迪威‘24道拐’遗址公园”,大力实施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一部电视纪录片,一套丛书,一首MTV“5个1”工程。积极组织启动和实施史迪威·晴隆“24道拐”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和其它子项目。推进安南古城出让、包装营运;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动“24道拐”观景台、观景台停车场建设,启动观景台花卉基地建设;加快白家塘至观景台旅游公路环线建设;启动塘边寨美军营地建设。积极筹备组建文化传媒公司。组团参加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进行展示、推介和交易,积极组织县内文化企业参加全省首届文博会。深化并组织开展县内外的文化交流、研讨培训活动,加大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扎实组织开展2015年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积极推进县民族文化馆第四次评估定级检查验收工作。鼓励和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争取申请中央、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加快晴隆贵翠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加强民营文化企业经济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参与各类经贸洽谈活动3次。积极帮助县内文化小微企业的申请和注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宣传、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精心策划好晴隆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打造“24道拐”旅游文化园区为龙头,倾力打造贵翠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繁荣。
着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改版升级《二十四道拐》文学刊物,使《二十四道拐》文学刊物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具文学魅力,进一步提高了办刊质量。“中国梦·协会情——庆祝中国计生协成立35周年”主题活动,该县共有3幅作品获奖,陈亚林作品《动力》获摄影类二等奖,黄继龙、陈代夫的作品《计划生育颂》《发扬尊老》获书法类优秀奖;晴隆19篇故事入选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万峰趣谈》一书,《贵州作家》第一期刊发该县作者王子豪散文《俯瞰光照湖》,《花溪文学》2015年第二期及《山花》2015年第五期刊发晴隆县作品《普纳山札记》和《真武山寻梦》,晴隆县作者毛文红散文《爱的果实》《错过芒花》《三望坪看夕阳》在《贵州作家》发表。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文化建设精彩纷呈,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晴隆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神聚气、提振信心,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和同步小康再添新翼、再续华章!(通讯员 李拼鳌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