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嘎村垂钓园
深冬时节,站在并嘎村外的乡村公路上望去,只见远处的青山悄悄隐藏在烟雨之中,青山之前,则是一片规划整齐的屋舍,那便是美丽的村寨——并嘎。
并嘎村三面环山,正前方是一片上下有致的梯田,进村的时候,许多村民正在梯田中种植蔬菜,通过询问得知,这片梯田是村子中的蔬菜采摘基地,近些年来,并嘎村努力发展乡村产业,而这蔬菜采摘园便是这些产业的其中一个。深冬的梯田,雨雾虽然弥漫其中,但村民们依然干得热火朝天。记得曾有人说过,梯田是大地上的艺术,看着这村中景象,我想这些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应该便是造就这个伟大艺术的艺术家。
来到并嘎村寨门口,几块岩石上醒目地写着“农旅苗乡”几个大字,不远处便是青石板砌成的寨门。一条柏油马路弯弯曲曲,贯穿整个村庄,道路的两边是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布依民居。沿着道路行走,不多时便来到了村委会,在村委会前宣传栏上,我们看到并嘎村的简介:并嘎村位于雨樟镇东南部,全村有14个村民组,587户245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总数的84%,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村寨。
并嘎规划整齐的屋舍
2009年10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在贵州考察时曾来到雨樟镇并嘎村,看望少数民族群众,心系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并提出:“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困难。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使群众住得安稳、住得踏实、生活改善。”
不看这些资料,你根本就无法想象,如今这么漂亮的村寨,在七八年前,居然是国家二类贫困村,也不会知道,这是李克强总理曾经到过的地方。但如今走进并嘎,看到的则是一个富裕、和谐、环境优美的民族村寨,哪里还有曾经贫困村的样子。
并嘎生态广场
从村委会离开后,该村的村支书郑洪说带我们到村里转转。从村委会对面的小巷中走进去,沿途的豆腐坊、腊肉坊、糯食坊等各类作坊从道路两旁冒出来,走在其中,深觉很有趣味,等回过头来看,才发现原来这个小巷子叫做商坊巷。小巷的尽头,则是该村为保留农耕文化打造的“乡愁记忆馆”。该馆是由以前的老房子翻新而成,走进其中,那些久别了的提篮、筛子、陶罐重现在眼前,让你不经意间想起旧时的乡村生活。我想所谓的乡愁,或许便是曾经有过的乡村生活,在看到一些乡村事物之后,又重新勾起的回忆。
远眺并嘎
“乡愁记忆馆”于今年的6月份开馆。郑洪告诉我们,乡愁记忆馆是传承并嘎乡土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大量的实物、文字、图片等方式,展示了并嘎经济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介绍了村子的生产生活历史变迁,并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生活的一个记忆。
离开“乡愁记忆馆”后,沿着一条小路我们来到了该村的乡村客栈——民宿旅馆。民宿旅馆是并嘎接待外来游客的地方,总共有12个房间,但这儿又不仅仅只是休息的地方,也是吃并嘎特色小吃的地方。在民宿旅馆的不远处,则是最能体现并嘎村风景的垂钓园。垂钓园是一个人工湖,湖中有一亭子,名为养心亭,远远看去,亭子与水中倒影相呼应,亭子的不远处则是一块奇石。湖边则多为一些景观石与杨柳,冬日时节,杨柳已只剩枯枝,倒影在水中,倒也别有一番味道。
并嘎乡愁记忆馆陈列物品
垂钓园是并嘎村集体经济的另一个产业,村民们在湖中投放鱼苗,供给外来的游客垂钓,收取一定的费用。烟雨朦胧的天气,游客很少,反而让人感受到垂钓园中的一份清静。我想如果是春夏时节来到并嘎,垂钓园边上一定会有众多垂钓爱好者。
垂钓园的另一边,则是田园间的栈道,走在栈道之上,风从四周吹来,感觉到一丝丝凉意。周边的田园中,已逐渐被村民们种上蔬菜,来到并嘎,有一个好处便是能吃到许多种类的原生态蔬菜。春夏时节,这儿也是游客们拍照的一个好地方。
走完整个并嘎,没有花太多时间,但这个美丽的乡村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村支书郑洪告诉我们说,并嘎是布依族村寨,布依风情浓郁,如果能够在举办民族风情节的时候来并嘎,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陈民华)